重庆市万州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重庆市万州区统计局

二期移民攻坚顺利推进。据统计,全年全区实际完成搬迁人口23920人。其中城镇搬迁18521人,农村搬迁5399人。完成移民投资11.19亿元,占已下计划的113.3%。其中农村移民完成0.97亿元,城市迁建完成3.71亿元,集镇迁建完成0.46亿元,工矿企业迁建完成4.54亿元,专业设施复建完成1.26亿元,环境保护和勘测设计完成0.25亿元。建成城镇道路4.3公里,大中型桥梁2座1629.8米,建成专项公路12.95公里,开工复建7个城镇港口码头作业区、10个泊位。完成农村移民住房20.52万平方米,集镇移民住房6.68万平方米,城市移民住房56.93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2001年,全区工业废气处理率为88.3%;全年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资金55.3万元,完成治理项目5个。新增废水处理设计能力112吨/日;新增废气处理设计能力0.09万标立方米/时。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全年全区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208万吨,比上年下降16.7%;货物运输周转量16.43亿吨公里,增长15.8%;全年各种方式运输旅客量5972万人,比上年下降5.1%;旅客运输周转量29.88亿人公里,增长3.4%。

邮电通信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34732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电信业务收入31829万元,增长16.1%。全年新增市、农话用户5.01万户,年末总用户达到19.9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0.9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73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4362户,增加1373户。邮政局所124个,邮政支局21个。

七、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私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分别比上年增长21.3%和16.5%。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28.3亿元,增长11%。全年贸易业商品购进总额31.09亿元、增长9.4%,销售总额38.61亿元、增长10.3%,年末商品库存总额达到6.35亿元、增长4.7%。重点贸易企业和重点市场成为贸易经济的中坚力量。盐业公司、油脂公司、医药集团公司、鄂渝钢材销售公司等10户重点贸易企业完成销售总额11.6亿元,实现利润2256万元,上缴税金293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6%、35.5%和38.1%;小天鹅综合批发市场、万州商贸城和江南大市场实现商品交易额15.83亿元。假日经济、会展经济也有力地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回升。

对口支援效果较好。全年与区外签定经济协作和对口支援项目71个,到位资金5.1亿元。其中对口支援项目66个,到位资金4.96亿元。在对口支援项目中,经济合作项目61个,到位资金3.86亿元;支持项目5个,到位资金0.85亿元;接受社会公益资金0.25亿元。

外贸下降,旅游回升。由于受美国“9.11”事件和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的影响,全年完成外贸出口创汇186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3.2%。其中出口贸易创汇额1827万美元,同比下降33.7%。国内旅游有所回升。全年旅游人数达到139.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国际旅游3.78万人次,增长25.6%。旅游收入为1.90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15.3万美元,增长24.0%。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全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179人。全年实施重点科技项目65项,申请专利11件,完成技术交易额6114.9万元。发展民营科技企业41家,实现工贸收入4028万元。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区有大学3所,各类中等专业学校11所。有高完中和初中90所,在校学生84713人。小学698所,在校学生134957人。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为95.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7�12周岁儿童入学率为100%,比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小学生毕业率达到100%。

文体事业稳步发展。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图书馆2个,文化馆3个,剧场、影剧院8个,有乡镇文化站58个。公共图书藏书24.4万册,比上年减少1.9万册。获重庆市青少年体育比赛第一名16个,第二名11个,第三名11个。向市级集训队输送16人,有3名青少年破举重市级纪录,并有一名成为国家后备人才。学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18.5万人,达标率96.4%。

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区有广播电台1座,节目1套;电视发射及转播台3座,卫星地面接收站521座,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25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95%。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区有卫生机构162个,比上年减少1.82%。其中医院、卫生院123个,减少3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3535张,增长3.3%。卫生机构技术人员4075人,减少2.7%。其中医生2186人,减少4.0%。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1年末全区总人口为167951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6125人,占24.2%;农业人口1273385人,占75.8%。全年出生人口17354人,出生率为1%;死亡人口10084人,死亡率为0.6%;全年净增人口7270人,自然增长率为4.3‰。

2001年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13.23万人,比上年减少2.6%。其中在岗职工13.10万人,下降2.2%。全部职工(含下岗职工)年人均货币工资7581元,比上年增长16.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2001年末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8390元,比上年增长13.6%。据对100户城镇居民住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57元,比上年增长10.5%;人均消费支出为4946元,比上年增长13%。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708元,比上年增长3.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3元,增长14.9%。

社会保障事业得以发展。据统计,到2001年末,全区有93366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企业68785人、机关事业4107人、其他20086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全年共有38801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注:

1、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不含居民住宅销售额。

3、财政收支为第一次电年报数。

4、全区2001年末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