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万州区统计局 (2002年2月28日) 200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教育、科技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亿元,同比下降0.5%;第二产业增加值36.0亿元,同比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25.5亿元,同比增长11.6%。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1.2%,是我区近几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高于全国2001年增长7.3%和重庆市增长9.0%的速度。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17.8:48.1:34.1调整为16.1:49.2:34.7,二、三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市场价格保持稳定。据区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调查,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1%。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98.0,非食品价格指数100.9,服务价格指数107.1。其中,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8.4%,居住类上涨1.0%,交通和通讯类上涨1.7%;食品类下降1.3%,衣着类下降6.8%,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2.4%,烟酒及用品类下降2.0%。 社会从业人数有所变化。据初步统计,全年全社会从业人员96.90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3.23万人,比上年减少0.35万人;在岗职工13.10万人,比上年下降2.2%。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新登记的失业人数47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全年有5208人实现再就业。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全区完成老口径财政收入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7亿元,增长15.7%。全年财政总支出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5%。 金融存贷增加。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9.67亿元,比年初增长11.4%;年末贷款余额79.99亿元,比年初增长5.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体制深层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就业压力较大,农民增收较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然比较艰难。 二、农业 2001年,全区尽管遭受严重旱灾,农村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种植结构继续调整。粮食播种面积有所调减,比上年减少5.97万亩。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在增加,占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20.3%上升到22.5%。其中油料作物面积增加5835亩,豆类面积增加4005亩。 粮食产量减产较大。受调减播种面积和严重干旱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为41.3万吨,比上年减产25.5%。其中夏粮产量11.2万吨,减产1.2%;秋粮产量30.1万吨,减产30.9%。 主要经济作物平稳增长。油料作物产量达到9839吨,比上年增长3.6%。其中油菜籽产量7087吨,比上年增长6.4%。 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生猪出栏96.92万头,比上年增长5.4%;牛出栏2.01万头,增长11.2%;山羊出栏10.75万只,增长9.1%。全年肉类总产量达8.11万吨,比上年增长9.4%。蚕茧产量1211吨,比上年增长6.1%。 林业水利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万亩;新增封山育林面积8万亩,累计达到20.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9万亩。年末全区拥有农用动力机械总动力27.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94万吨,下降0.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9.56万亩,比上年增长3.0%;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5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1年,全区工业始终坚持“重点发展战略”,扭住工业发展不放松,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万州工业经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区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完成不变价产值2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比年初预期目标高出2.4个百分点,快于全市工业增长速度8.1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不断改善。据统计,全区9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产销率达101.2%。实现利润总额8840万元,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37.9%;企业亏损面23%,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93.1,与上年同口径比较提高8.7百分点。 重点企业支撑作用突出。全区12户重点企业全年实现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占全区90户规模以上企业(下同)的54.7%;实现销售收入15.23亿元,占56.8%;实现利税总额21559万元,占76.2%;实现税金总额11803万元,占60.7%;实现利润总额9756万元,是规模以上企业的1.1倍。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资质等级四级及其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8062万元,比上年增长68.2%;实现税金总额10911万元,比上年增长19.1%。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1年,全区以移民搬迁、西部大开发、库区滑坡治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国债项目投资、对口支援等为契机,积极争取投资,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得以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包括跨区项目及限额以下投资完成额)达到50.8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4.35亿元,同比增长34.2%;更新改造投资完成6.86亿元,同比增长13.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51亿元,同比下降2.6%。在投资完成额中,移民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11.19亿元,同比增长86.7%。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区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6.88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达万铁路、万安大桥、万州大桥如期建成通车。万州机场累计完成投资23103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2.4%;甘宁水库累计完成投资29202万元,为计划总投资的75.7%;红溪沟货运港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116万元,为计划总投资的21.3%;驷马桥筑坝造地建码头累计完成6660万元,为计划总投资32.1%;长江二桥累计完成投资3320万元,为计划总投资的13%。滨江路及库岸整治、大滩口水库、石宝嘴大桥、鞍子坝客运港区等重点建设项目如期开工建设。 五、城市建设、移民搬迁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2001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2.28亿元(含移民资金),同比增长12.87%。建成区面积达到33.77平方公里。新增城市道路面积6万平方米。旧城功能恢复一期工程已于11月27日开工建设。完成南池沟、太平溪排洪沟综合治理;完成麻柳林和船员宿舍巷道、沙龙路与王牌路路面翻修工程;完成枇杷坪、双河口及岩上村小区燃气管道29.8公里。新建和改造公厕3个、垃圾站3座,新增和改造城市供水管网35公里,新发展燃气用户5000户。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太白岩危岩治理等正抓紧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