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镇原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9 庆阳市镇原县统计局

2007年,镇原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按照产业富民、工业强县和项目驱动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全县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 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最终核算,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4.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9%,增幅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6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2.97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亿元,增长14.9%。三次产业结构为 42.2∶20.7∶37.1,人均生产总值2910元,比上年净增加560元,增长14.1%,按2007年平均汇率7.5567折算,达到385美元。

财政收入增长迅速。2007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9166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4.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976万元,比上年增长45.3%。各项税收5116万元,占财政收入的55.8%。其中国税收入2139.2万元,增长8.2%;地税收入2977.3万元,增长 36.6%。全年财政支出63732万元,比上年增长36.6%。

二、农业

主要农作物产量有增有减。2007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29.71万亩,比上年减少7.46万亩,同比下降5.4%;粮食生产受严重干旱影响, 总产量为20万吨,同比减少9.1%。其中夏粮播种面积55.05万亩,总产量4.22万吨,同比减少50.9%;秋粮播种面积74.66万亩,总产量 15.78万吨,增产10.3%。油料播种面积20.02万亩,总产量1.1万吨,同比增长26.4%;蔬菜面积38.08万亩,产量7.6万吨,同比增长24.8%;果园面积34.04万亩,水果总产量5.52万吨,同比增长77.5%,其中苹果面积15.22万亩,产量2.6万吨,增长30%。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

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2007年,全县大牲畜存栏15.9万头,同比增长3%,其中,牛存栏9.45万头,同比增长13.9%;牛出栏3.02万头,同比增长2.4%。猪存栏5.06万头,同比下降10.9%;出栏5.07万头,同比下降10.1%。羊存栏15.57万只,同比增长17.9%;出栏 14.45万只,同比减少2.6%。肉类总产量达到1.2万吨。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2007年,全县水产品产量80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33万亩,增长2.4%,占总耕地面积的7.8%;保证灌溉面积达到9.45万亩,增长2.8%。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9.3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4%。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万亩,比上年增长30.4%,森林覆盖率为15.4%。

扶贫工作力度加大。2007年,全县共落实扶贫资金1026.5万元,比上年减少13.5万元,减少1.3%,3500绝对贫困人口12400低收入人口解决温饱。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和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401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787万元,增长29.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24514万元,增长10.96%。

全县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利润总额完成6383.3万元,比上年增长5.9%,实现税金805.2万元,比上年增长7.68%。

建筑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69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7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669万元,比上年增长80.4%。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2713 万元,增长972.8%,第二产业投资38362万元,增长68.9%,第三产业投资93594万元,增长66.2%。全县投资5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 84个,比上年增长7.7%。

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19%,比上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完成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600万元,城区规划面积由原来的8平方公里增加到18平方公里,全面强化城区环境的综合整治,配备了工作力量和环卫设施,新建恢复了水荫蔬菜市场,规范了滨河市场,硬化了老城区16处巷道,改造新建了5处公厕,在老城区安装了交通信号灯,规划了交通标志线,加强了经常管理,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县的验收,县城市容市貌有了明显变化。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业日益壮大。全年实现增加值8549万元,比上年增长14.1%。

运输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17.5万吨,货物周转量5824.4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5.3万人,旅客周转量9886.1万人公里。

全县邮政业务总量711万元,增长19%,全年固定电话用户累计达到2.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累计达到4.6万部。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市场销售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247.2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县零售额24498.7万元,增长19%;县以下零售额 37749万元,增长15.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3749.6万元,增长20.1%;零售业零售额54264.1万元,增长17.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032.8万元,增长9.1%;其他行业零售额201.2万元,下降11.3%。

全县外贸出口创汇20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8%,实现出口供货总值1850万元,增长37.0%。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状况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1996.6万元,比上年净增42715.7万元,增长33%。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36591.1万元,净增20461.1万元,增长17.6%。各项贷款余额81808.3万元,比上年增加6267万元,增长8.2%。

保险事业持续扩大。全年保费总收入2529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887万元,比上年增长9.33%,财险保费收入642万元,比上年增长157%。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55.9万元。其中,寿险支付64.9万元,财险支付391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有新进展。2007年末,全县事业、企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853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84人。

全年共组织实施市以上农业和工业科技计划项目2项。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7年,普通高中招生3005人,在校学生11968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472人,在校学生181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99.5%,13—15岁儿童初等教育普及率达到96.9%,小学学生巩固率达到99.8%。全县大专以上高考录取人数2666人,比上年增加42人,上升1.6%,录取率4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