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瓜州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9 酒泉市瓜州县统计局

2008年,是瓜州经济社会夯实基础、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克难奋进,沉着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可比价增长21.6%),增速比上年上升18.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94%,其中:工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1.1倍,建筑业增加值3.9亿元,增长80.4%;第三产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21%。人均GDP达到25801元(含移民人口为17254元),比上年增加2292元,增长15.3%。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达到3690美元(含移民人口为2465美元)。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年末全县在岗职工人数7520人。个体工商户达到4397户,从业人员6382人,缴纳税金750万元。购买公益性岗位150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累计培训劳务输转人数1.71万人次,劳务输转1.32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03亿元。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6亿元,比上年增长50.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05万元,增长26.3%;上划中央收入7482万元,增长53.8%;上划省级收入2864万元,增长38.8%。从征收部门来看,国税部门累计完成收入8567万元,增长67.4%;地税部门累计完成收入5858万元,增长19.2%;财政部门完成非税收入1594万元,增长168.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服务业比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农业产业化综合效益还不明显,农民增收的基础依然薄弱;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性矛盾在新形势下表现更加突出,抗击国际市场风险能力比较脆弱;社会建设亟待加强,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较困难,在医疗、住房、市场物价、劳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涉及民生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尚待有效解决;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种植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县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41.12万亩,比上年增加4.6万亩,增长12.6%。其中,农作物复种面积3.12万亩,增加1.19万亩,增长61.7%。粮食播种面积7.87万亩,增加1.03万亩,增长15.1%。粮食总产量31649吨,增加4715吨,增长17.5%。经济作物面积24.82万亩,增长0.2%,其中:棉花面积16.82万亩,比上年减少4.74万亩,下降22%,棉花总产量因面积减少总产量减少3177吨,达到17147吨,下降15.6%,平均单产102公斤,增加7.7公斤,增长8.2%。落实蜜瓜、葡萄、枸杞、加工型番茄、啤酒花、甘草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17万亩,增加6.83万亩,增长1.3倍。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完成三北四期工程造林1.45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工程318公里,绿色通道66.6公里,治沙造林7080亩;完成退耕地还林续建3.8万亩,荒滩造林续建3.44万亩,封滩育林2.26万亩,义务植树42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2.43%。

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按照“农牧互补”和“小群体、大规模”的思路,积极推广“1245”新型牛羊养殖模式,全县落实示范点35个、示范户5200户,养殖小区123个,示范户5473户,牛羊饲养量48.06万头(只),比上年增加  3.92万头(只),增长8.9%。其中牛饲养量1.68万头,增长15.6%,羊饲养量46.38万只,增长8.6%。畜牧业增加值8813万元,比上年增长36.1%。

渔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水产品养殖面积1.12万亩,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320吨,增长1.3%。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199万元,增长9.2%。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2.48万千瓦,增长12.4%;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11989台,比上年增加1525台;农用运输车975辆;各类配套机具36535台(件),比上年增加1224台(件);化肥施用量(折纯)10678.7吨,增长2.2%;农村用电量  4445.78千瓦时,增长8.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44万亩,增长12.6%,机电排灌面积16.48万亩,增长6.5%。年末全县73个村全部通电,63个村通了电话,69个村通了汽车,自来水受益村71个。

乡镇企业发展平稳,个体私营经济增势强劲。全县乡镇企业221户,企业从业人数5962人。完成企业总产值8.64亿元,增加值2.06亿元,完成营业收入7.3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408万元,上交税金979万元;个体私营经济总户数达到4397户,从业人员6382人;上缴税金750万元。

劳务经济持续壮大。全县组织培训农民工1.71万人次,劳务输转1.32万人次。其中组织输出5419人,自谋输出3479人,就地转移4268人。从输出的就业地点看 ,在省内转移的5885人 ,占44.7%,省外3013人,占22.9%。就地转移的4268人,占32.4%。全年创劳务收入10311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运行。全县工业企业达到92户,其中规模以上26户,当年开工建设工业项目48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7%。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6%,拉动经济增长20.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倍。

新型能源和金属制品制造业加速发展。2008年,开工建设风电装机容量45万千瓦,并网发电15万千瓦,累计达到30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税金1165万元。风电行业及金属制品制造业共实现增加值1.1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2.4%,拉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3.2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80.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2.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2.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9亿元,比上年增长71.2%,其中,市县属完成投资28.3亿元,增长1.2倍。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4%,直接拉动经济增长15.7个百分点。

按城乡投资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增长96.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5.5%。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9.1亿元,增长81.3%,占全社会投资的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