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瓜州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9 酒泉市瓜州县统计局

2007年,全县上下坚持以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翻番升位”目标,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重点建设项目为核心,工业项目为关键,治慢工程为主要措施,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使全县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三大产业全面发展,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初步核算,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可比价增长13%),增速比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1亿元,增长12.5%(可比价增长9.1%),增速比上年上升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57亿元,增长36.2%(可比价增长26.4%),增速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3.53亿元,增长42.6%,建筑业增加值2.04亿元,增长35.8%;第三产业增加值6.51亿元,增长11.1%(可比价增长7.8%),增速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28∶41调整为29∶33:38。人均GDP达到17941元(含移民人口为14673元),比上年增加2879元,增长19.1%。按当前汇率计算,人均GDP达到2330美元(含移民人口为1905美元)。

市场物价总体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7.6%,涨幅高于上年5.3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8.3%,涨幅高于上年7.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指数为99.4%,涨幅低于上年4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4%,涨幅低于上年3.5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劳务输转成效显著。年末全县在岗职工人数7773人,比上年下降0.7%;全县城乡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058户,比上年增加10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814户,私营企业244户。全县购买公益性岗位142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全县共建立劳务输转基地22个,累计培训人数2.38万人次,累计劳务输转2.06万人次,创劳务收入8000万元,劳务输转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646万元,增长21.5%。从征收部门来看,国税收入完成5117万元,增长39.2%,地税收入完成4914万元,增长14.9%。财政总支出25980万元,增长24.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6515万元,增长23.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强势工业格局还没有形成;农业产业化综合效益还不明显,农民增收的基础依然薄弱;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压力大;区域内物价偏高,民间投资不活跃,带动力不强;社会保障能力弱,尚需进一步完善。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52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粮食面积6.83万亩,比上年增加0.52万亩,增长8.2%,粮食总产量26934吨,比上年增加1288吨,增长5%;棉花播种面积21.56万亩,比上年减少2.33万亩,下降9.8%,棉花总产量20323吨,比上年减少1806吨,下降8.2%;以番茄、瓜类、孜然、茴香、啤酒花、药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种植面积达到4.58万亩,比上年增加2.75万亩,增长1.5倍。粮、经、草、其它农作物比例由上年的17:68:12:3调整为19:68:7:6。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7494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农业服务业增加值12870万元,增长8.9%。

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完成植树造林38330亩,完成义务植树48万株,千米防护林315公里,绿色通道67公里,育苗2320亩,新植经济林628亩,封滩育林36万亩,高接换优库尔勒香梨320亩,完成村镇绿化面积11.39万平方米。全县林木病虫害防治率达到100%,防效率达9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43%。全县林业增加值达到901万元,比上年增长13.9%。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牛羊饲养量49.59万头(只),比上年下降14.3%,其中:牛饲养量1.78万头,下降7.7%,羊饲养量47.81万只,下降14.5%,累计牛出栏6129头,下降2.4%,羊出栏18.97万只,增长2%;全县肉类总产量5271吨,比上年下降1.3%。畜牧业增加值达到7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0.5%。

渔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水产品养殖面积1.12万亩,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316吨,比上年增长7.5%。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182.7万元,比上年增长7.5%。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4%;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10464台,比上年增加974台;农用运输机械1119辆,比上年增加117辆,其中,农用运输车975辆;各类配套机具35311台(件),比上年增长22.6%,机具配套比1:3.4;化肥施用量(折纯)10449吨,增长7.1%;农村用电量4086千瓦时,增长1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5.9万亩,增长1.8%。

乡镇企业发展平稳,个体私营经济增势强劲。全县乡镇企业215户,企业从业人数5737人。完成企业总产值73250万元,增加值17966万元,完成营业收入62491万元;实现利润总额3099万元,上交税金890万元;个体私营经济总户数达到3058户,从业人员5849人,完成总产值12.7亿元,较上年增长20%;销售收入11亿元,增长17%;利润7194万元,增长9%;上缴税金2490万元,增长12%,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2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全县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53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9%,拉动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68亿元,比上年增长53.3%。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59亿元,增长1.2倍;实现利税1.2亿元,增长53.8%,其中,利润8238万元,增长51.4%;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73.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7.4个百分点,企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0369万元,比上年增长35.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3.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走高。2007年,全县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49项,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30项。建设项目中:农林水利项目27项,完成投资1.56亿元;工业项目62项,完成投资8.03亿元;交通能源项目12项,完成投资6100万元;城乡基础设施项目27项,完成投资1.35亿元;社会发展项目14项,完成投资2800万元;旅游项目3项,完成投资1300万元;农村集体及个体完成投资1.04亿元;中央省属项目4项,完成投资5.26亿元。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亿元,增长66.4%。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9.3%,直接拉动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