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正宁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果为业、依煤富县的目标定位,稳烟扩果促调整,依煤兴工促三产,抓城带乡促发展,改进作风促落实的工作思路,努力克服了市场物价攀升、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加大、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总体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升、重点突破、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有显著提高,取得了难得的发展成效。投资和消费增速加快,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扩大,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一、经济总量 据初步测算,2008年正宁生产总值完成10.2亿元,增长17.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07亿元,增长13.4%;第二产业1.09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5.04亿元,增长22.3%。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0.3:12.9:46.8调整为39.9:10.7:49.4。人均生产总值4438元,增长12.7%。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坚持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眼于新技术推广,发展产业化经营,实施标准化生产,农业和农村经济彰显新的发展活力,农业特色优势凸现。粮经比例由2007年的63:37调整到2008年的56:44。经济作物比重提升了7个百分点。 1.粮食和油料生产。按照“稳面积、优结构、靠科技、攻单产、提质量、增效益、保安全”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优势,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确保全县粮食生产稳步发展。通过大力实施推广玉米、洋芋、豆类等作物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粮食单产水平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30.46万亩,总产量达到9.01万吨,较上年增长0.8%。亩产达到296公斤,增长7.94%,创历史最好水平。冬小麦生产积极整合粮食创高产、科技入户、良种补贴等项目资源,落实小麦示范田10000亩,通过辐射带动,全县冬小麦播种面积达到12.09万亩,总产量达到28896吨,比上年增长26.26%。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在25个行政村推广30437.1亩,占计划的101.5%,全县玉米播种面积达到86996亩,总产量41758吨。 油料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优化区域布局,在不与粮食争地的前提下,通过向优势区域集中,扩大复种、套种等途径,适度扩大油料种植面积,积极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双低”优质油菜和麦后荏籽移栽。全年油料种植面积达9.52万亩,比上年增加2.82万亩,同比增长42.1%,总产达到1.16万吨,增长23.4 %。其中油菜籽种植1.91万亩,比上年增加0.97万亩,增长96.9%;荏籽7.61万亩,比上年增加1.88万亩,增长32.8%。 2.果业生产。按照种植结构化、结构产业化、产业规模化思路,积极引导果品产业上新台阶,不断扩大全县果园栽植面积,大力推广果实套袋、果品深加工等提质增效措施,发展壮大果品营销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苹果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栽苹果5.2万亩,果园面积累计达到21.2万亩,其中苹果面积18.9万亩,挂果面积8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4.58万吨,产值7929万元。 3.烤烟生产。烤烟产业开发稳步推进,规范措施有效落实。2008年全县规范种植烤烟3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96.2%。和往年相比,种植面积虽然缩减,但由于烤烟单价的提升和市场需求量的加大,烤烟种植效益明显提高。全年烤烟产量达到6000吨,均价从去年的5600元/吨提高到今年的9000元/吨,仅此一项,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多增加近百元。全县累计收购烤烟7万多担,实现税收900多万元。达到了“缩减面积、优化布局、提高质量、增加收入”的目标。 4.蔬菜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创新,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和振兴正宁县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产业来抓。全县落实瓜菜种植面积7.5万亩。其中设施种菜1.05万亩,瓜类1万亩,大葱3万亩,常规种菜2.45万亩。蔬菜总产量9.64万吨,产值1.1亿元。 5.养殖业生产。坚持小群体、大规模,积极扶持规模化养殖,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年内发展规模养殖乡镇5个,专业村12个,新增规模养殖户398户,规模户累计达到4336户。全县大牲畜存栏1.27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0.8%。牛、猪、羊存栏为1.23万头、1.99万头和1.94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1%、1.5%和1.0%;三畜出栏0.51万头、1.84万头和0.71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5%、2.2%和10.9%。畜牧业总产值完成4495万元。 6.扶贫开发见到实效。全年解决绝对贫困人口 2150人、低收入人口4100人。2008年农村总体小康实现程度评分86.43分 7.劳务培训输转规模扩大,收入提高。劳务输出4.1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68亿元,增长42%。 8.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按照基础先行,规划、建设、管理三轮驱动,县城、乡镇、村庄整体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跟进,有效改善了发展条件和城乡面貌。年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00亩,新修梯田5540亩,复垦整理土地9860亩,流域治理16.1平方公里。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工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难得的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全县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278万元,同比增长32.2%,增速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农机具制造、电力供应、酿酒、化工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13万元,同比增长24.1%;规摸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765万元,同比增长35%。 地方工业建设有了新的进步。编制完成了县城工业聚集区规划,实施汇丰纸箱厂、佰群果业公司、高星农产品加工公司等新上工业项目9个,金牛公司紫苏油、苹果脆片加工等技改工业项目11个,完成投资1.52亿元,增长30.4%。 节能减排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全县继续把项目带动战略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再上新台阶。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9.28亿元,同比增长68.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1.72万元,同比增长39.1%,农村投资完成7.56万元,增长130%。 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1%;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0.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5%;其它费用完成投资9.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 按产业来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11亿元,增长50.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2.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40亿元,增长26.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2.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77亿元,增长119.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