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瓜州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9 酒泉市瓜州县统计局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抓主抓重,攻坚破难,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为目的,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狠抓项目建设,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和带动民营经济发展,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1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可比价增长11.7%),增速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6亿元,增长9.5%(可比价增长9.1%),增速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02亿元,增长32.4%(可比价增长23.2%),增速比上年下降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93亿元,增长13.1%(可比价增长7.1%),增速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3∶25∶42调整为31∶28:41。第二产业仍然是拉动全县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7.8%,拉动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5062元(含移民人口为12318元),比上年增加2083元,增长16%(含移民人口增长18.9%)。按当前汇率计算,人均GDP达到1872美元(含移民人口为1531美元)。

市场物价总水平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3%,涨幅比上年回落9.7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指数为103.4%,涨幅比上年回落8.3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7.5%,涨幅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涨幅比上年回落11.8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形势趋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年末全县在岗职工人数7829人,比上年下降3.1%;全县城乡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048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890户,私营企业158户。城镇新开发就业岗位1283个,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与上年持平。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劳务输出稳定有序,全县共建立劳务输转基地15个,累计培训农民工12887人次,累计劳务输转17377人次,创劳务收入5921.13万元,劳务输转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财政大口径收入8391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002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国税税收收入3677万元,地税收入427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8%和12.7%。全年财政支出19725万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3342万元,比上年增长33.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人均水平不高,综合实力还不强,基础还比较薄弱;二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亟需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三是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中的问题还时有反弹,制约大发展的因素还依然存在;四是经济增长粗放,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投资效益不高;五是工业基础过于薄弱、结构单一、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偏高、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规模偏小;六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粮、经、草、其它农作物比例由上年的21:61:14:4调整为17:68:12:3。粮食种植面积6.31万亩,比上年增加0.35万亩,粮食总产量25646吨,比上年下降8.8%;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7305亩,比上年增长40.8%,其中,棉花面积238944亩,比上年增长41.4%,棉花总产量22129吨,比上年增长16.7%。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2739万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农业服务业增加值11817万元,增长9.1%。

林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县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6万亩,其中,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53万亩,完成三北四期工程人工造林1.1万亩;完成育苗面积2010亩,其中,新育1060亩,完成义务植树46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2.33%。

畜牧业平稳发展。全县牛羊饲养量达到57.87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9%,其中:牛饲养量1.93万头,下降4.1%,羊饲养量55.94万只,下降2.8%,累计牛出栏6281头,比上年下降2.3%,羊出栏18.6万只,比上年增长14.8%;畜禽存栏14.2万只,比上年增长43.1%;全县肉类总产量5166.4吨,比上年增长13.8%。

渔业生产发展稳定。水产品养殖面积1.12万亩,比上年增加0.1万亩,水产品产量294吨,比上年增长6.9%。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170万元,比上年增长6.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8%;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9490台;农用运输车1002辆;各类配套机具30564台(件),机具配套比1:3.1;化肥施用量(折纯)9758吨,增长23.4%;农村用电量3682千瓦小时,增长15.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5.5万亩,增长18.5%。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6年,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2300户,比上年增长1.7%。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0人,比上年增长2.9%。完成企业增加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完成营业收入8.54亿元,比上年增长38.4%;实现利润总额4371万元,比上年增长11.8%;上交税金1231万元,比上年增长1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06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5189万元,比上年增长2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17912万元,比上年增长26.4%。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6544万元,增长20.8%;利税总额7761万元,比上年增长55%,利润总额5338万元,增长52.2%。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5.8%,比上年提高27.7个百分点,企业运行质量显著提升。

建筑业生产迅速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5003万元,比上年增长39.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2.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走高。2006年,全县在建施工项目个数121个,比上年增加6个,计划总投资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新开工项目个数95个,比上年增加1个,已建成投产项目54个,比上年增加1个。投资在500-1000万元的项目27个,比上年增加9个,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1个,比上年增加3个。全县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47个,完成投资52226万元,比上年增长48%,占全部投资的39.2%,增速高于全社会投资9.7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4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其中,市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7.3%。众鑫铁球团烧结、10万KW风电项目、花牛山铅冶炼、小宛南山金矿等大型项目的投产运营,有效地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