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瓜州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年初确定的22个重点项目,全年开工建设20项,完成投资4.4亿元,重点项目投资额大,建设进度快,有效地带动了全社会投资额的快速增长。其中:瓜州工业园区和柳园工业园区分别完成投资1.19亿元和1.5亿元,有效地带动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力度。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环境面貌大有改观,县城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货物周转量2863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旅客周转量8882万人公里,增长27.9%。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1681.5公里,全年新铺城市道路1.97公里,4.9万平方米,新铺通村油路5.6公里,4.6万平方米。全县共有民用汽车1672辆,比上年增加215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573辆,私人轿车368辆,比上年增长39.9%。 邮电通讯业较快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185万元,比上年增长7.9%。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65万门,比上年增长0.4%,固定电话总用户1.76万户,比上年增长10%,电信小灵通用户1.8万户,比上年增长74.8%;移动电话总用户3.89万户,比上年增长62.1%;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全县共有互联网络固定用户2400户,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农村用户1000户。 六、贸易、旅游和招商引资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6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6亿元,增长24.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39亿元,增长5.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4.08亿元,增长19.9%;住宿和餐饮业5206万元,下降3.9%。高中档消费持续升温,教育、文化、旅游消费成为新时尚。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县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27.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7.1万人次,增长3.8%,接待海外游客0.32万人次,增长88.2%。全年实现旅游业收入1330万元,增长10.4%。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签约各类项目30项,协议引进资金1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实际到位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8%。中电投资、新疆汇友、内蒙古曙光、甘肃中汇、酒泉振华等一批省内外企业在瓜州县投资建厂,有利的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款有所增加,贷款快速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0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企业存款为2.35亿元,增长17.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11.05亿元,下降1.64%;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9.47亿元,增长21.6%,其中,工业和商业短期贷款分别增长51.1%和36%。全县金融机构现金投放为1.61亿元,比上年增长5.3%。 保险业进一步拓展。全县保险业承保金额2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7%;各类保费收入0.48亿元,下降9.4%。保险业中,人身险已决赔金额259万元,增长37.8%。财产保险参保金额9.87亿元,增长24.9%;财产保险费收入730万元,下降3.9%;财产保险已决赔金额535万元,增长20.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6年,全县普通中学12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6802人,比上年增长18.6%。普通高中招生794人,在校学生2406人,下降2.8%,毕业生610人,增长5.2%,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3.7%。初中招生1978人,在校学生4199人,比上年增长9.3%;普通小学6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招生2149人,在校学生12603人,比上年增长22.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在校学生巩固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学前教育进一步受到社会重视。全县在园幼儿2752人,比上年增长7.9%;全县教职工人数达到1360人(含工勤人员和代课教师)。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取得新进展。2006年,全县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科技宣讲咨询、现场演示、科技报告等科技培训服务活动,邀请省市专家18人次进行专业讲座培训648人次,举办县级专业培训班4期,培训基层干部群众170人,绿证工程培训930人,“阳光工程”培训658人,劳动力转移培训3399人,培训科技致富带头人2140人,开展各种培训、宣讲271场次,培训农民5.27万人次,编印下发科技资料3.62万份(册)。申报争取市级科技项目2项(星火西进示范县农村实用科技培训、棉花采摘机研制与开发),支持经费6万元。全年共申报专利9项,获得授权4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全年广播累计播出时间达1195小时,其中自办节目播出553小时,无线电视累计播出时间达2191时,其中自办节目播出1596小时,有线电视29套节目累计播出时间19.47万小时。共编发广播电视新闻节目243组,其中:电视新闻91组,广播新闻152组,制作《县长信箱》48期,《社会传真》24期。新增电视节目4套,自办节目频道全天共播出13小时,全年共播出新闻专题节目3100小时,文艺节目128部、3184集。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县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59万户,其中城镇用户5941户,普及率95%,农村用户9978户;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1%。全年农村电影放映达1012场,观看人数达55400人(次)。 卫生事业规范运行。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14个,其中医院1所。卫生机构床位数255张,其中医院120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26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84人,注册护士154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4人。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7人。全县共有乡镇卫生院11所,床位数135张,卫生技术人员255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达90%,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进,农户参保率达到88.43%。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活动有序开展。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县先后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12项,农村乡镇先后组织开展农民运动会,农村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活动的人数达到1.6万人次。2006年县上出资10万元独立承办的“酒泉市第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圆满成功,开创了县级独立出资承办全市大型运动会先例。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县有自然保护区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2.42万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6.5%。环保投入进一步加大,人居环境继续改善。全县环保投资3461万元,占GDP比重达2.4%。饮用水达标率100%,垃圾定点堆放、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到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