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敦煌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全年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旅客和货物运输全面增长,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市社会客运总量达到195.2万人次,同比增长0.36%,社会客运周转总量5381.2万人公里,同比增长0.03%;社会货运总量达到197.3万吨,同比增长0.57%,社会货运周转总量4811.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0.02%。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现代化通讯手段进一步普及。2006年,全市共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00万元,同比增长0.04%。全市程控电话实际装机44114门,同比增长7.09%,其中:农村21409门,城市22705门。移动电话用户累计达到86822门(含小灵通34598门),同比增长2.36%。 六、批发零售贸易业、旅游业 市场销售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824万元,比上年增长17.62%。其中,市的消费品零售额60265万元,增长18.5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1559万元,比上年增长15.8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3178万元,增长18.2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4790万元,增长20.17%。 其他行业零售额3856万元,同比下降0.03%。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4%,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旅游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20.11万人次,同比增长19.86%,其中外宾10.41万人次,同比增长31.94%,内宾109.7万人次,同比增长18.83%;实现旅游收入70236万元,同比增长79.72%;实现旅游增加值20088万元,同比增长79.72%,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22%,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了15.41%。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4388万元,比上年增长21.88%。财政支出23933万元,比上年增长13.53%。国税完成收入8654万元,比上年增长30.02%;地税完成收入8470万元,比上年增长10%。 金融机构存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31693万元,比上年增长15.4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58867万元,比上年增长14.36%。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7996万元,比上年增长8.22%。 保险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收入完成7158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99万元,下降2.9%, 财产险赔付675万元,比上年增长19.05%,综合赔付率达61%;人身险保费收入6059万元,比上年增长12.62%,综合赔付率达61%。 八、科技、教育 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年内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0项,其中匹配科技三项费的市列项目10项:引进、试验、示范棉花、瓜果、林果新品种38个。到期并通过鉴定验收科技项目8项,评定市科技进步奖9项,推荐申报酒泉市科技进步奖8项,获奖8项。开展各类科技培训766次,培训人员9万人次,印发科技资料5.8万份。建成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城乡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1个。其中,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7个,村卫生所64个,门诊部、诊所90个。乡以上卫生技术人员832人,其中高级职称的17人、中级职称的100人、初级职称的459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人;病床总数500张,每千人拥有床位3 张。 文化网络更加健全。市、乡、村三级文化阵地活动蓬勃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日趋活跃,广场文化、社区文化蓬勃开展,全年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9次,城乡32个自乐班共计演出1300多场次。 图书馆完成借阅2万人次,阅览10万人次。艺术团深入农村乡镇、宾馆饭店、旅游景区、厂矿企业、村、组、农户演出100多场。电影公司组织优秀影片,深入全市乡村放映1240场次。 博物馆全年共接待参观者25万人次,免费接待中小学生2万人次。 广播电视工作在巩固"村村通"成果的基础上,对广播电视网络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农村8个乡镇79个行政村381个村民小组铺通了有线电视光缆,收视节目达32套。 全市拥有电视台2个,中波广播转播台1个,广播电台1个,乡镇广播电视站11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其中:有线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举办市级竞赛活动11项,参赛人数达3万人次,农村各乡镇举办各类比赛达30多场次,参加人数达3万多人次。全市向大专院校输送体育人才7名,体校全年有7人达到二级运动员,32人达到三级运动员。 十、人口、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和人民生活 2006年,全市年末总人口达到138133人,比上年净增1059人,增长0.77%,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85‰ ,比上年下降1.46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40‰,比上年上升了0.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45‰,比上年下降1.48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9.36% ,比上年上升了0.44个百分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强化群防群治和重点区域整治,集中开展了禁赌、禁毒等专项严打斗争,维护了社会稳定。年内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403起,比上年下降11.62%,破案率达64% ,破案绝对率上升2% ,治案案件发生750起,较上年上升3.9%,治安案件查处率100%,戒毒所共强制戒毒16人次。 环保工作继续强化环境监理和污染源治理,严格环保执法,有效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使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和地表水质达标率100%。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9元,比上年增加877元,增长10.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40元,比上年增加284元,增长6.1%。 十一、劳动、社会保障 至2006年底,全市有职业介绍所9个,城镇登记失业率2.15%,城乡个体劳动者15960人,比上年增加288人,增长1.8%,私营企业从业人员7937人,比上年增加54人,增长0.7%。全市国有、集体、 其它经济类型全社会年末从业人数12145人,比上年增加88人,增长0.7%,其中:在岗职工11005人,比上年增加6人,增长0.05%;国有经济在岗职工8405人,城镇集体经济400人, 其它经济2200人。全市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183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7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9897.6万元,比上年增长17.36%,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额18190元, 比上年增加2776元,增长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