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古浪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9 武威市古浪县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2007年,在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完工之后,县上大力调整投资结构,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紧实施城建重点项目工程。2007年,开工建设项目71个,全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211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城镇建设投资98136万元,同比下降13.2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4864万元,增长39.37%;房地产投资6211万元。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15.91%,拉动经济增长2.77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项目16个,投资额达到25150万元,新增和扩大了企业生产能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年末县乡公路里程达到1420.521公里。投资424万元,解决了12个村、2246户,1万人的饮水困难。

五、零售贸易业

市场消费稳中趋旺。2007年,受到价格指数的高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6547万元,较上年增长18.1%。分城乡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627万元,增长31.8%,占零售总额的52.4%;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920万元,增长6%,占零售总额的47.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48636万元,增长17.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6%;餐饮业零售额7698万元,增长21.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6%;其他行业零售额213万元,与上年持平,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0.4%。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为先战略,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全县教育事业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快速发展。2007年被录取的大学本、专科学生1538人,录取率达到35.48%。职业中学在校学生982人,增长1.13%;高中在校生10448人,增长12.12%;初中在校学生23546人,增长5.8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2%,幼儿园在园幼儿5302人,认真实施义教工程和国家扶贫工程,积极争取助学项目资金,动员全社会捐资助学,使全县教育教学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

科技事业有了新进展。2007年全县引进、繁育、推广农畜新品种5类,新技术62项,年末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84人,增长14.37%。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44人;中级技术人员1511人;初级技术人员3817人。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综合服务能力日益增强。2007年交通邮电业实现增加值23700万元 ,比上年增长9.92% ,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客运量136万人次 ,客运周转量1430.98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54万吨,货运周转量4332万吨公里。

邮电通讯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047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电信业务量3380万元,增长0.3%;邮政业务量667万元,增长17%。年末局用交换机总量达47000门。固定电话用户37000户。其中城市6000户,农村31000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2060户(含小灵通2480户)。全县电话普及率为16.82部/百人,每百人拥有电话比上年增加0.95部。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764户,新增204户。全年报刊期发数29.55万份,函件8.93万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财税工作在注重财源建设和税收征管的同时,大力规范税收秩序,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强化预算控制,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使全县的可用财力明显增加。全年共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746万元,比上年下降5.4%,其中县级财政收入2741万元,下降4.1%。年末财政支出50182万元,较上年增长40.69%。

金融业运行状况良好。金融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为全县经济的良性运行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支撑,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2957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3.7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193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6.4%。其中短期贷款3323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0.6%;中长期贷款2583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8.3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161万元,增长15.75%。存贷差率为1:0.62%。

商业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58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中:企财险保费收入3.4万元,较上年大幅下降;农业险保费收入60万元,较上年有大幅增长。全年已决赔付额105万元,比上年下降23.36%。其中:企财险已决赔付额29万元,比上年增长11.54%。

九、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

文化、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继续活跃。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站)19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电视台1个,县乡广播站19个,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1.92%和89.93%,有线电视用户9396户,比上年增长1.37%。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29个,共有病床549张,其中,县级医院病床位332张,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86人,其中医生221人,全县有乡村医生550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19.61人,每万人拥有病床位数13.96张。

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县体育人口达18万人,举办群体性体育活动62次,参赛人员36700人(次)。泗水镇被评为省级体育先进乡镇。

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县共有环境保护人员12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9550公顷。

能源消耗继续下降。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52881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260850吨。电力消费量84590万千瓦小时。万元GDP能耗1.954吨标煤,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7.6786吨标煤,万元GDP电耗4683.83千瓦时。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实现预期目标。据全省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年末全县总户数为91510户,常住人口为39.32万人,全年出生3724人,出生率为12.02‰,死亡1619人,死亡率为5.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8‰。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0.18万人,占总人口的51.32%;女性人口19.14人,占总人口的48.68%。农业人口36.56万人,占总人口的92.98%,非农业人口2.76万人,占总人口的7.02%。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281元,比上年增加581元,增长10.19%;农民人均纯收入1958元,比上年增加144元,增长7.94%;全县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3648万元,增长15.1%;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3750元,增长28.9%。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新建住宅面积7.19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面积5.82万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加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511人,城镇失业率3.89%。输转富余劳动力10.6万人(次),劳务总收入3.71亿元。全县职工总数9926人(不包括城镇私营企业职工154人)。全县累计有36238人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救助资金1317万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547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1120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