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8 杨凌示范区统计局

全年保险业务收入3836.6万元,其中财产收入201.1万元,寿险收入3635.5万元;赔付额173.1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55.8万元,寿险赔付117.3万元。

八、教育、卫生和科学技术

2007年两所高校在校学生38682人,其中,研究生5573人,博士生1200人。

义务教育阶段有了新进展。2007年,普通中学在校学生6900人,小学在校学生938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47%。

2007年全区拥有卫生机构8个,床位508张,其中:等级医院床280张,卫生技术人员383人,医生数219人,注册护士84人。2007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村覆盖,参合人数8.2万人,参合率达98%。

科技工作方面,通过示范区推荐申报中省各类科技项目397项,获得批准的省级项目62项,国家科技部项目10项,争取到科技资金支持4527.5万元。狠抓科技示范推广,组织专家两次赴西藏林芝和新疆伊犁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培训农民500人次。咸阳杨凌农业产业一体化合作项目落实率达到了85%以上。同宝鸡、榆林、渭南的合作项目落实率达到了70%。先后在陕西、山西等地建立的19个科技示范基地,涉及农户4500多户,面积达4.5万多亩,累计为农民增收近6000多万元。开展农业管理干部培训34期,培训人员1333人;开展农村村官培训47期,培训村官1454人;开展妇女培训20期,培训人员1939人;开展国际合作培训3期,培训人员87人。全区各培训单位和承担的各类项目累计开展各类农民培训活动1574场次,培训农民175393人次。开展农民职称评定14期,来自8省20市63个县区的1001名农民获得杨凌农民技术职称证书。杨凌农科品牌效应逐步扩大,杨凌逐步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科技培训基地。

第十四届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有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法国、英国等2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多家单位和企业参展参会;5000多项高新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在农高会上展示交流共接待来自国内外各界宾朋和农民群众147万人次,同期举办了“中澳农业合作周”活动。举办了两场中外农民创业论坛,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9名中外杰出农民代表和农场主发表演讲。举办农业技术讲座19场次,直接培训人数达1500人次。大会组织了100名农业专家,开展了为期5天的现场技术咨询服务活动,咨询人数超过了6万人次。农业科技书市种类齐全,受到各界人士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共组织了15场推介会、洽谈会和集中签约仪式,有力促进了客商间的对接交易。共签订合同、协议194项,促成项目洽谈、技术成果及产品交易总额203.03亿元。其中利用外资4.17亿美元。

九、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环境质量总体上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名列全省第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全年COD排放总量476吨、SO2排放总量550吨,两项指标的排放强度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8天,比上年增加2天,在陕西关中城市中位居首位。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0%,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城市绿地率32%,城区绿化覆盖率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有所提高。根据陕西省调查总队抽样调查,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为73.59%,相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

据统计,2007年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84起,同比下降14.3%;死亡5人,同比减少1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人,建筑施工死亡1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7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16.02万人。其中,男性8.49万人,占53%;女性人口7.53万人,占47%,性别比为10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数874人,出生率为5.85‰;死亡人口数398人,死亡率为2.97‰;自然增长率为2.83‰,城镇人口7.44万人,占46.44%,乡村人口8.58万人,占53.56%。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200元,比上年增加1558元,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10元,比上年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平方米,居住设施不断完善。

2007年,我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27389人,比上年增加1772人,增长6.92%。据劳动部门统计2007年度,我区新增就业人数1565人,失业率为3.1%,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2007年度,我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5.84亿元,比上年增发了13.59万元,增长30.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579元,比上年增加4035元,增长23%。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据劳动部门统计,2007年度,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6655人,比上年净增1539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429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7453人,离退休人员参保人数1442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11000人,比上年增加7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027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081人。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556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有计划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6450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目标。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办法,累计为被征地农民兑现养老保险、教育补助、生活补贴174万元。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新增扩面559人。全年共为670名城市低保、1530名农村低保群众发放低保金100多万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注: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