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8 宝鸡市渭滨区统计局

旅游产业逐步壮大。全区接待各类游客161.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4亿元。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区上先后组织代表团分别参加了第九届东西部洽谈会、”两节一会“等活动,又兵分两路,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宣传宝鸡,叩门招商。全年共落实合同项目77个,合同引资额17.95亿元,到位资金6.41亿元。

出口产品快速增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4.26亿元,同比增长102.8%。有效的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1831人,在校生3086 人。普通高中招生4575人,在校生14051人;初中招生5155人,在校生15848人;小学招生4410人,在校生28871人;小学入学率为99.98%,其中女童入学率为99.98%;在园幼儿(含学前班)10999人。全区共建成省级重点中学4所,省级示范中小学6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1所。

科技工作成效显著。渭滨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通过科技进步项目的实施,为我区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共编制区级科技进步计划项目18项,实施这些项目投入科技三项费151.7万元,比上年增加了83.7万元,占区级财政支出的1.5%。申报省级科技计划2项,申报市级科技计划5项。”渭滨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专利申请量6件,区属民营科技企业达到60户,全年开发新产品16项,成果转化与推广27项,引进新技术14项,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八、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社区服务中心)377个,其中,医院51所,乡镇卫生院8所,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机构2所,妇幼保健机构2所。赢利性医疗机构144所,非赢利性医疗机构233所。医院床位数达到2863张,卫生技术人员2256人,其中,医生919人,注册护士763人,儿童”四苗“全程覆盖率达到95%,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95.7%,三针全程率87.5%。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体育工作呈现新气象。全区体育组织和活动站点达到71个,社区体育指导员增至230余人。全年共向省市直训单位输送苗子26人。在市第八届青少年运动会上,我区以4020.4分的良好成绩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共获金牌95枚,银牌64枚,铜牌37枚,荣居奖牌榜首位,蝉联了”七连冠“。

九、城市建设和资源环境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成绩显著。”创园“工作一举成功,”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区。

城市路网日趋完善。完成6条背街小巷改造,改造道路面积2707平方米,铺设人行道1413平方米。完成新栽、补栽行道树3922株,栽植各类灌木38482株,新增花坛面积5348平方米,新栽棕榈、法桐28株,小叶女贞等灌木56760株,麦冬4087平方米,完善了神农广场的绿化工程。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03平方米。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区饮用水质达标率100%,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9.5%,区内无劣五类水质。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98天,占全年天数的81.6%。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良好。年末全区总人口为395230人,其中:农业人口113507人,非农业人口281723人。人口出生率为7.47‰,死亡率为3.73‰,自然增长率为3.7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2元,同比增长10.0%。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6134万元,同比增长7.7%,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总额13985元,同比增长11.3%。 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817.71元,比上年净增251.71元,增长9.8%。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区享受低保的城市居民5682户14190人,较上年增加1700户3000人。农村低保562户1482人,累计发放低保金950万元。

注:1、人口总数为公安部门年报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为计生部门年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