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增加区级财力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这一中心,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五大”工业支柱,努力做大做强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非公有经济和新兴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加。全区生产总值达到78.47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全市5.8个和2.4个、0.8个百分点,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24.5%,同比提高 2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7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74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56亿元,增长9.5%。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5:54.5:44;区属经济增加值18.17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23.2%。 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城市价格上涨4.6%,农村价格上涨1.6%,其中,食品和居住价格分别上涨9.5%和10.1%。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14.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4%。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年通过各种渠道新增就业 16070人,其中8330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全区新增劳务输出 20416人,外出务工总人数达到37267人。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93万元,增长14.5%,其中,增值税2311万元,营业税3783万元,企业所得税265万元,农业税168万元。全区财政支出13827万元,增长13.2%。其中: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支出90万元,同比增长20%;农林水气事业费支出768万元,同比增长12.6%;城市维护费支出1473万元,文体广播教育卫生事业费支出5032万元,同比增长5.8%。 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弱,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区属工业中规模以上总量不足,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没有影响力大的知名品牌,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不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社会事业发展还有待加强。 二、农业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林牧渔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2665万元,同比增长5.4%。 种植业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5760亩,粮食总产量达到 27775吨,增长 5.5 %,夏粮总产19551吨,增长64.1 %,秋粮总产8224吨,全年粮食亩产178公斤,增长21.9 %,是近 10 年来的最好收成。随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蔬菜和果业逐渐发展壮大,蔬菜播种面积 14550亩,产量49037吨;水果种植面积增长17.1%,产量增长45.8%。 畜牧业持续发展。上半年,尽管面临可能遭遇禽流感影响,但疫情控制好,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全年畜牧业产值达到677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9.9%。肉类产量3290吨,奶类产量4773吨,禽蛋产量 3734吨,牛年末存栏8465头,猪存栏20126头,羊存栏 22221 只,家禽年末存栏124.45万只。 林业建设良性发展。实现林业总产值 953万元。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1180 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7237千瓦,农用拖拉机 1542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加。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08088万元,比上年增长23.2%,实现工业增加值292609万元。对全区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达到37.3%,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2004年区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3238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908万元,同比增长25.6%,公有制经济企业总产值92428万元,增长6%,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总产值240810万元,增长12.4%。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全社会建筑业活动完成增加值12.51亿元,同比增长19%。资质等级在四级及以上的企业达到29 户。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全区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清理整顿投资项目,加大对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保持了一定的规模,但增速明显回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62244万元,同比增长22.9 %,增速比上年降低31.6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额18157万元,比上年增长83.1%;更新改造投资额7040万元,增长88.3%;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3499万元,增长 20 %;其他投资23548万元,下降8.5%。辖区共完成投资额58.33亿元,同比增长44.8%。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温州时代商城项目投资2750万元;秦岭水泥宝鸡4000T技改项目投资800万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中铁一局五处22#、23#住宅楼投资5000万元,渭滨区老年活动中心投资300万元等项目竣工使用。 五、国内贸易、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411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公有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9260万元,同比增长13.4%,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69149万元,同比增长14.7%。餐饮企业引领消费品市场繁荣。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业零售额47215万元,同比增长14.2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1196万元,同比增长13.8%。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区上先后组织代表团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进行专项招商,开展各类经贸洽谈活动,签订了一批引进项目合同。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74个,合同引资额16.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亿元。全区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6341万元,有效地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六、第三产业和旅游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区实现三产收入303725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社区服务325万元,增长3%。公有制经济三产收入49091万元,增长1.5%,非公有制经济三产收入254634万元,增长19.6%。 旅游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我区以打响“炎帝故里”品牌为主题,精心组织区内各景点积极参加市旅游大蓬车赴5省16市宣传活动,举办了甲申年清明节、炎帝节祭炎活动,扩大了对外影响。全年共接待游客146.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