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是宣城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和严峻挑战的一年。面对严峻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深入研判形势,努力化危为机,科学决策应对,着力破解难题,经济实现由低幅到高速的重大提升,绝大多数经济指标实绩好于预期,好于同期,好于全省,民生工程建设成效明显,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8.2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8.3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6.3亿元,增长10.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6774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9:42.5:38.6变化为18.1:43.5:38.4,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近0.8个百分点,工业化率由上年的34.2%提高到34.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自8月份开始由降转升,全年下降0.3%,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0.9%,衣着类价格上涨4.0%,居住类价格下降2.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1%,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上涨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1%,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2.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与上年持平。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38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957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3035人,新增劳务输出388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7%。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23.6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8.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2.1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4.4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33.7万吨,增长3.3%。油料产量12.3万吨,增长12.0%。棉花产量1.5万吨,增长9.1%。烟叶产量0.9万吨,增长0.1%。茶叶产量2.5万吨,增长5.4%。 ![]()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7507 公顷,比上年增长1.4%,退耕还林面积15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竹林丰产增效“636”工程稳步推进,全年共完成施工面积19.6万亩。宁国、广德、泾县跻身“全省林业产业发展十强县”行列。 全年肉类总产量19.7万吨,比上年增长6.2%。禽蛋产量4.6万吨,下降1.0%。奶类产量980吨,增长30.7%。全年水产品产量10.2万吨,增长7.6%。 至2009年底,全市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6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4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46家,中国名牌农产品达到3个,省级名牌农产品达到68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乡镇33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家禽产业集群项目13个。宣州宣木瓜、宁国宁前胡、绩溪金山石雨茶叶首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9年,我市继续以“百村十镇示范工程”为抓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全市新增示范行政村70个、新增示范镇7个。 2009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5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3 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7.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 农用拖拉机达到6.14万台,增长2.2%,联合收割机达到3235台,增长16.6%;全年农村用电量72663.8万千瓦小时,增长12.5%;化肥施用量(折纯)12.88万吨,增长7.1%。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3.1亿元,比上年增长27.2%。规模以上工业中,分所有制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4.0 亿元,比上年增长27.5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5 亿元,增长23.5 %;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0 亿元,增长36.4%;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6.6亿元,增长8.3%。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111.1亿元,同比增长27.6%,轻工业增加值42.0 亿元,增长25.8%。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个行业中,有31个行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增幅较上年加快的行业有20个,主要是占我市重工业比重较大的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轻工业中的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等行业。累计增加值超过10亿元的7个行业中有3个行业增速比2008年上升,5个行业增速比2009年上半年上升,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9亿元,增长33.4%,比2008年和上半年增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提高19.3和24.5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23.7%,发电量增长167.1%,水泥熟料增长22.2%,塑料制品增长22.0%,钢材增长43.3%,铜材增长31.3%,铝材增长50.4%。 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实现利润总额22.85亿元,比上年增加10.3亿元,增长81.8%;亏损企业170家,比上年下降25.4%,工业企业亏损面降至15.8%,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2.8亿元,比上年下降41.9%;产成品库存40.4亿元,比上年增长41.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189.96,比上年提高18.82个点,再创我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历史最高水平。构成综合效益指数的七项指标大部分出现增长,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2.09%,提高0.8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42.36%,提高36.0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1.56%,下降4.98个百分点(注:逆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75%,提高1.2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8.4次,加快1.3次;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9701元/人,提高11067元/人。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房屋建筑面积603.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2%;竣工面积272.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600.8亿元,一年连跨两个百亿元台阶,比上年增长44.1 %。其中,城镇投资567.7亿元,增长47.0%;农村投资33.1亿元,增长7.9%;技术改造投资131.4亿元,增长3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