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宝鸡市渭滨区统计局

渭滨区统计局

2001年3月20日

二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圆满完成“九五”目标的决战之年。区委、区政府按照“维护稳定、管好城市、发展经济”的工作思路,领导全区人民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主线,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努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培育和壮大“六个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完成了“九五”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二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4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7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25.9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11.5%。区属国内生产总值为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7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5.05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4.47亿元,增长13.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19.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财政运行状况良好。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建设总体目标,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强化监督,坚持压缩一般,确保重点的工作方针,保证了全区“五动”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六个经济增长点”的发展壮大,使其职能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000年,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63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00.27%,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工商各税收入6983万元,下降0.82%,农业四税170万元,增长0.59%,企业所得税1267万元,增长27.8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831万元,占预算130.52%,增长23.29%,其中: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支出55万元,与上年持平,支援农业生产和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支出468万元,增长4.93%,城市维护费支出867万元,增长2.4%,文体广播教育卫生事业费支出3831万元,增长41.9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够快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产业占比仍然偏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且骨干和龙头企业较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二是由于受体制影响,区级财力困难,财源建设后劲不足,收支矛盾突出。三是由于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四是人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         业

二000年,农村社会总产值为229755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为217392万元,增长12.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440万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农业总产值5286万元,比上年下降1.4%,牧业产值1944万元,增长10.6%,林业、渔业产值分别为128万元和82万元,分别增长19.6%和5.1%。多种经营产值6085万元,比上年增长2.0%,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1.8%。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粮食种植面积有序减少,多经面积逐步扩大。二000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20709亩,比上年下降3.9%,其中:夏粮种植面积72951亩,秋粮种植面积47758亩,分别比上年下降0.9%和8.1%,在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2080吨,比上年增长5%,其中:夏粮产量13498吨,增长23.3%;秋粮产量8582吨,下降14.9%。油料种植面积4776亩,增长2.3%,产量383吨,增长38.3%。蔬菜种植面积18989亩,增长65.8%,总产量为50854吨,增长3.2%。果园面积6448亩,下降5%,果品总产量5313吨,增长1.5%。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肉、蛋、奶产品产量分别为2201吨、1953吨、2103吨,分别增长32.6%、23.5%和41.9%。当年造林面积624公顷,零星植树70万株。水产品产量190吨,增长4.4%。

农机装备水平稳步提高。二000年,全区农用机械总动力26397千瓦,比上年增长15.7%,联合收割机65台,比上年增长150%。

乡镇企业以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逐步推进二次创业,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二000年,全区乡镇企业单位数达4093个,比上年增加75个,乡镇企业总产值220943万元,增长13.9%,总收入213385万元,增长14.1%,实现利税13643万元,增长8.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二00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195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298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0%,村及村以下工业总产值165221万元,增长19.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497万元,增长10.0%,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69603万元,增长18.9%;公有制经济工业总产值83030万元,下降5.6%,非公有制经济工业总产值112070万元,增长44.0%。

二00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亏损企业3户,亏损额188.6万元,比上年减亏143.2万元,下降4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893万元,利税242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8.5%和260.9%。七项经济效益指标分别是:总资产贡献率8.8%,资本保值增值率93.9%,资产负债率72.1%,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0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6%,产品销售率87.3%,全员劳动生产率31861元/人,七项效益指标均好于上年。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二000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达26476万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农村建筑业总产值22556万元,增长5.3%,全区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4118万元,增长21.6%,实现利税总额1013万元,增长8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速度明显加快。二000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9359万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完成投资额8143万元,增长60%,集体单位完成投资额2946万元,下降25.8%,城乡个人投资7235万元,增长16.2%,其它投资从无到有,完成投资额1035万元。

二000年全区新增固定资产19828万元,比上年增长58.9%,其中:国有经济单位新增8989万元,集体单位新增3081万元,城乡私人建房新增69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1.8%、-23.3%和10.8%。建成的主要项目有:清水河流域治理工程、马营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国路101号楼加固维修工程、渭工路住宅小区、人劳局住宅楼、明珠家具广场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