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江源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市场物价比上年略有回落。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指数为99.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六、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2009年,一般预算财政收入62080万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1362万元,比上年增长25%;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00147万元,比上年增长27.7%。 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年末,江源区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6715万元,全年新增各项存款31926万元,增长7.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0419万元,全年新增储蓄存款39106万元,增长11.8%。各项贷款余额210468万元,全年新增各项贷款39790万元,增长23.3%。 七、科技、教育和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2009年,列入区(县)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全年申请专利7项,科技贡献率48.5%。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学资源不断整合。目前,全区有学校39所,在校学生17458人。其中:中学17所,在校学生8900人,小学22所,在校学生855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师职工总数2700人,专任教师1672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中小学“老三室”装备率达100%,直属中小学及各镇中心校完成“新三室”建设。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区有文化馆(站)10所,群众艺术馆、乡镇文化俱乐部、文化室(户)560户;年内组织各类大中型文艺活动7次。全年开展大规模文化市场整顿工作10次,对违法游戏厅、网吧进行全面整顿,依法维护了文化市场秩序。全区有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1座,广播电视覆盖率97%。 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日益健全,医疗保健日臻完善。年末全区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28个,其中:医院17个;医疗床位数128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30人。区、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 全民健身运动全面普及。2009年,江源区在各类体育比赛中成绩优秀。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全年共举办各种体育活动5次,参加人数13000余人次。全区晨晚练场所十余处,常年参加体育健身人数比例达到35%。全区中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97%。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全年出生人口1193人,人口出生率4.55‰,比上年下降1.6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117人,死亡率4.26‰,比上年增长0.3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9‰;计划生育率为92.29%。年末总户数109109户,比上年减少2640户;总人口为249714人,比上年减少1909人,其中:农业人口60539人,非农业人口189175人。男女性别比为104:100 。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13650元,比上年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61元,比上年增长5.1%。 年末单位在岗职工人数17392人,比上年下降4.8%;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1164人,比上年减少17%。 职工工资总额及人均工资水平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7734万元,比上年增长9.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583元/人,比上年增长14.5%。 社会保障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区有乡镇敬老院9所,床位348张,收养人员168人。年末,全区最低保障户数23980户,低保人员45777人,发放低保资金9432万元,其中:城镇居民最低保障户20486户,低保人员39832人,发放低保资金8853万元。农村最低保障户数3494户,低保人员5945人,发放低保资金579万元。参加养老保险职工36426人,退休人员16608人,发放企业离退休基本工资17816万元;医疗保险机制运行良好,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6717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50790人。 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100%;饮用水源达标率保持100%。“三废”治理得到加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达到100%;烟尘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率100%。 注:⒈全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工农业产值指标绝对值用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部分统计指标未经上级统计部门最后核定,暂为初步统计数,最终以统计年鉴为准。 ⒉公报数据来源由统计局各专业和有关部门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物价指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省统计局、白山市调查队、区城调办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