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鹤庆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经济综述】200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694万元,比上年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6356万元,比上年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35950万元,比上年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1.4:38.6:30.0。全县财政总收入(含地方基金收入)13808万元,比上年增收3078万元,增长28.7%。工农业总产值达180261万元,比上年增长27.72%,其中工业总产值110038万元,比上年增长42.84%,农业总产值70223万元,比上年增长9.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760万元,比上年增长12.00%;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075万元,比上年增长25.5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64580万元,比上年增长19.33%。全县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时期的良好开局。 【人民生活】2006年,全县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为主题,以壮大工业经济为重点,以建设新农村为突破,以构建和谐鹤庆为目标,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全力谋发展,全县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发展要素进一步得到优化,发展势头呈现良好态势,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人民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100元,比上年增长10.53%;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比上年增长14.4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均4099元,比上年增长25.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760万元,比上年增长12.00%。职工年平均工资20457元,比上年的15791元增长29.55%。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32599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年内发放低保金229万元,农村居民572户1649人享受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19.9万元。年内新增就业人员12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6%以内。全县投入资金3498.26万元,在金墩乡古乐村,松桂镇龙珠村、中窝村、大石村,西邑镇西园村、水井村,六合乡南坡村、松园村,黄坪镇水坪村等9个自然村开展“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程”的工作,使3300户、14885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完成了七坪东坝子、马厂倒傈坪和六合李子箐209户、946人的易地搬迁安置;投资536.43万元,按标准要求,完成云鹤镇新生邑小康示范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政府引导,部门组织实施,不断加大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的力度,全县共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4687人,实现劳务输出收入2343万元。实施了9个乡镇、66个村委会的“万村书库工程”,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覆盖率达96%以上,有线电视入网发展到2.7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30部。 【农业】2006年,全县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重大举措,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狠抓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壮大“烟、蔗、桑、畜”四大支柱产业,加大科技推广和指导,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经结构继续得到优化。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3136.4公顷,比上年增914.93公顷,增长4.12%。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05412吨,比上年增7116吨,增长7.24%。经济作物面积10428.67公顷,比上年减272.26公顷,减少2.54%,其中:甘蔗2580公顷,比上年减少816.27公顷,减24.03%;烤烟1255公顷,比上年减少88.9公顷,减6.62%;新植桑园343.2公顷,累计桑园面积为4512.53公顷,比上年增长8.23%;蔬菜面积1865.8公顷,比上年增长12.45%;油菜面积212公顷,比上年增长60.36%。甘蔗产量232234吨,比上年减24.72%;烤烟产量2331吨,比上年减1.52%;鲜茧产量1841吨,比上年增长29.24%。种植业产值为30754万元,农业总产值为7022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78%和12.17%。 【畜牧业】2006年,围绕把畜牧业做大做强的目标,突出重点,依托市场,以效益为中心,加强禽畜疫病防控,提高科技覆盖率,积极开展良种繁育,培育市场交易平台,促进养殖业向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全县年末大牲畜存栏6.17万头,生猪存栏18.26万头,羊存栏11.55万只;全年出栏肉猪33.55万头,产肉2.71万吨;出栏肉牛1.67万头,产肉2270吨;出栏肉羊8.897万只,产肉2029吨;肉类总产量达32458吨,比上年增长3.85%;奶牛存栏达390头,水奶牛存栏128头,产奶1305吨。畜产品市场购销两旺,畜牧业产值达31449万元,比上年增长14.79%,占农业总产值的44.78%。 【林业】2006年,全县完成公益林建设和封山育林2933.33公顷;验收历年“天保”工程公益林项目2446.2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136.6公顷,飞播造林1197.27公顷,封山育林115.33公顷,育苗2.91公顷、280万株。年内,成立了89个工作组,借鉴8个试点村的成功经验,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县调处林权纠纷320起,完成分山到户面积59946.06公顷,股权到户33408.16公顷,基本完成产权明晰工作,初步实现了山有其主,责、权、利相统一,有力地调动了林农管林、护林、造林、营林的积极性。 【水利】2006年,全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971万元,其中政府投资3740万元,群众自筹231万元。完成大小水利工程1556件,硬化三面光沟渠121.04千米,完成渠道清淤245.05千米,整理土地面积193.33公顷,新增灌溉面积324.87公顷,改善灌溉面积2312.47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73.33公顷,治理水土流失17.25平方千米,新建小水窖(池)1208件,新增蓄水能力13万立方米,解决了1.55万人的饮水困难。 【乡镇企业】2006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93991万元,比上年增长9.24%,营业总收入96850万元,比上年增长7.09%。 【工业】200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10038.2万元,比上年增长42.8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183948吨,比上年增长5.65%;发电量32780万度,比上年增长2.56%;水泥1998吨,比上年减83.13%;白糖13071吨,比上年减23.37%;酒精1306千升,比上年减24.68%;白酒1889千升,比上年减24.38%;铁合金23739吨,比上年增长36.89%;锰矿石93317吨,比上年减9.35%;矿山成品金428.97千克,比上年增长18.02%。铁精粉120456吨,比上年的96544吨增加23912吨,增长24.77%。 【非公有制经济】2006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47%。全县注册登记各类工商企业155户,注册资金13154万元,其中私营企业72户,用工人数3534人,注册资金24296万元。全县有个体工商户5019户,从业人员5849人,注册资金583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