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永平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大理州永平县统计局

国民经济: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2900万元,占年计划102900万元的10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5300万元,占年计划45300万元的100%;第二产业完成19500万元,占年计划19300万元的101%;第三产业完成38100万元,占年计划38300万元的99.5%;三次产业比例从2005年的46.6:16.3:37.1调整到44:19:37。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6816万元,完成年计划5650万元的120.6%,增长32.8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64万元,完成年计划3920万元的124.1%,增长34.11%。

农业: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60500万元,占年计划57464万元的105.3%;农民人均纯收入1555元,增长8.1%,占年计划的100.1%;粮食产量达69851吨,增长2%,占年计划71000吨的98.38%。一是以烤烟、核桃、畜牧为重点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完成烟叶收购指令性计划10.6万担,烟农收入6080万元,实现烟叶税收1337万元;新发展核桃7.9万亩,全县核桃面积达50万亩,泡核桃产量达4500吨,产值及加工收入突破亿元。全年肉类产量达18636吨,增长2.84%,占年计划18630吨的100.03%。完成肉牛冻精改良配种10003头,产犊5060头,50只以上黑山羊存栏户达910户。建成桑园18747亩,生态茶4546亩,冬桃基地3300亩,培育曼地亚红豆杉苗180万株,种植南方红豆杉100万株。二是认真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天然林管护172万亩、人工造林8.4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生态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和小康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2006年9个千村推进村完成投资2676.08万元,“866”工程全面完成,并通过了州级验收;石家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共完成投资323.02万元,示范带动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工业:2006年全工业总产值完成32500万元,增长61.2%,占年计划30000万元的108.3%。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26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835万元。以矿冶、小水电、农产品加工、建材为重点的工业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全年矿冶业产值7859万元,小水电产值2410万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6375万元,建材业产值3112万元。工业发展推动财政增收、改善经济结构的作用日趋显现。同时,非公经济稳步发展,非公经济创造的增加值达4919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47.8%。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完成70000万元,增长19.7%,占年计划70000万元的100%。

基础设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096万元,增长20.5%,占年计划31000万元的100.3%。交通建设上,抓住国家实施重点工程建设机遇,争取到大瑞铁路永平过境线的最佳线路走向和火车站设置方案;完成了永昌县际油路工程和龙街至鸡街、苗家垭口至松坡、320国道至新村、320国道至上寨的弹石路改造工程。水利建设上,新建小水窖4125口,完成了银江河、上村河、倒流河年度治理工程,改善灌溉面积11706亩,改造中低产田2938亩。能源建设上,下河电站已建成发电,大湾塘二级电站即将投产发电。西部地区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城镇建设上,完成了县城“绿趣苑”的街头绿地建设工程,启动了曲硐回族文化城主体工程建设,实施了县城供排水改造和部分住宅小区道路硬化工程,“山水美居”1号楼全面竣工。社会事业建设上,完成了投资493万元的第一批25个村委会建设工程,启动了第二批18个村委会办公用房建设工程,建成永平一中图书楼、教学楼和县计生站业务用房,开通了4个乡镇的有线电视,新建了26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财税金融:2006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0395万元,比年初增加14502万元,增长25.95%,各项贷款余额33807万元,比年初增加2804万元,增长9.04%。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20万元,完成年计划22350万元的100.3%,增长10.2%。

社会事业: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及“两免一补”政策,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积极推进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县高考上线率达89.68%,居全州第5位;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农民参合率达90.22%。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少生奖励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9‰。启动了第二个依法治县五年规划和“五五”普法规划。加强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县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民生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