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禄丰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4335 32.58 其中:水电 万千瓦时 880 6.67 自来水生产量 万吨 186.31 7.74 水泥 万吨 66 54.13 硫酸(折100%) 吨 80828 44.14 中成药 吨 11.82 108.1 生铁 万吨 111.73 10.44 钢 万吨 122.46 15.34 钢材 万吨 111.1 46.53 焦炭 万吨 62.78 17.21 缸套 万支 56.4 63.76 砖(折标准砖) 万块 15488 17.65 普钙 万吨 27.19 52.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082万元,比上年增长61.4%。其中:城镇投资148073万元,增长74.5%;农村投资4372万元,增长77.5%;房地产投资8692万元,下降16.3%。在投资中,公有制经济单位投资66124万元,增长55.23%;非公有制经济投资116958万元,增长65.1%。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54648万元,比上年增长115%。 五、国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581万元,比上年增长18.2%。从地区市场看,县级(县城区域)实现66081万元,增长22.1%;县以下实现78500万元,增长15.1%。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18144万元,增长33%;零售业实现56254万元,增长19.8%;住宿业实现6166万元,增长0.6%;餐饮业实现18148万元,增长13.2%;其他行业实现45870万元,增长16%。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实现16731万元,增长39.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实现11415万元,增长8%;非公有制经济实现127850万元,增长15.9%,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79010万元,增长21.4%。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4%。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据交通部门统计,县内公路通车里程1313公里,其中:国道57公里,省道130公里,省管县道174公里。县管县道227公里,乡道704公里,专用道35公里。货运量5790.8万吨,货物周转量375万吨公里,客运量26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09.85万人公里。 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4.28万部,移动电话8.67万部。 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97%。实现旅游总收入4126.25万元,增长10.39%。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9904万元,比上年增收19592万元,增长38.9%。其中:上划中央“四税”收入36058万元,增长37.6%;上划省级收入3294万元,增长199.2%;地方财政自收收入30552万元,增长32.8%。地方财政支出总计75758万元,增长43.7%。 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64035万元,比年初增长4.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7319万元,比上年下降0.09%。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67355万元,比年上年增长26.25%。年末存贷差196680万元。 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7117万元,赔款支出5805万元,收支差1312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据教育部门统计,年末全县国民教育系列学校为313所,其中:高中4所,在校学生6089人,专任教师413人;初中20所,在校学生14013人,专任教师1011人;小学233所,在校学生35986人,专任教师2243人。幼儿园30所,在园人数9175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86%,巩固率99.3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9.71;教育部门主管录取的大学生1150人,高中升学率79。92%。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73%、99.11%和89.83%。 据科技部门统计,全年全县列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7项,其中: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州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专利受权4件,累计受权76件。科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82%,比上年提高1.41个百分点。组织科技培训1428期,培训17.55万人次。 九、 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下乡演出53场,观众26000余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8.7万册。县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4个。博物、文物管理机构1个,接待国内外观众3.2万人次。全县电视覆盖率97%,有线电视用户达3.6万户,入户率达36%,数字电视用户268户,广播覆盖率100%。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14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院1个。有卫生技术人员992人,其中:执业医师307人,执业助理医师98人。实有床位1134张,其中:医院床位705张。 全年我县体育健儿参加州级及以上体育竞技比赛获得奖牌52枚,其中:金牌16枚、银牌17枚、铜牌19枚。第十一届州运会我县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金牌总数第四名,奖牌总数第四名。 十、人口、环境、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按公安部门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县总人口423534人,比上年增加2688人,增长0.6%。其中:农业人口350777人,增长0.52%;非农业人口72757人,增长1.19%。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02718人,占总人口的24.25%,其中:彝族人口74733人,占总人口的17.65%,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2.76%。千人以上少数民族有彝族(74733人)、傈僳族(2488人)、苗族(16867人)、回族(6142人)和白族(1173人)。2007年全县人口出生率10.4‰,死亡率5.97‰,自然增长率4.43‰,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计算)为104.1。 年末全县建成区面积6.3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率6.64%;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8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8.84%。 全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161元,比上年增加466元,增长17.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06元,比上年增加1330.8元,增长11.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8%。年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4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3.88平方米。全县163个村(居)委会,全部开通程控电话,通公路,通电;160个通自来水,占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