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元谋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突破发展”这一主题,全力实施“双目标、双动力、双支柱”发展战略,努力克服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困难,全力建设绿色元谋,竭力加快富民强县步伐,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92581万元,比上年增加907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039万元,比上年增加4237万元,增长8.6%,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7063万元,比上年增加2073万元,增长12.8%,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2479万元,比上年增加2761万元,增长8.7%,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6.7%、22.9%和30.4%,分别比上年增长5.7个百分点、下降3.6个百分点和下降2.1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5:18.4:35.1。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即按全社会从业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163元/人。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4442元(折合542美元)。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6%。八类消费品中,食品价格下降0.1%,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4%;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5%;衣着价格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6%;交通和通讯价格上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3%;居住价格上涨4.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7%。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2.93万人,比上年增加0.19万人。其中:从事农业产业的10.58万人,占81.8%,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从事非农产业的2.35万人,占18.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年就业服务中心安置就业1509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96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为25.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加快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不多,就业压力增大;财源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支持发展的资金有限;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8451万元,比上年增加10005万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比上年增长21.3%。 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92285亩,比上年减少6765亩,下降3.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6696亩,比上年增加11775亩,增长7.6%。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16864亩,增加10834亩;烤烟种植面积10699亩,增加988亩;油料种植面积10471亩,减少264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为53.6:46.4,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产量68507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秋粮64059吨、比上年增加852吨;夏粮4448吨,比上年减少791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14846吨,比上年增长9.5%;禽蛋产量316吨,增长3.3%;水产品产量1050吨,增长12.9%。大牲畜年末存栏83574头,增长0.1%;生猪年末存栏134044头,下降2%;羊年末存栏123859只,增长2.5%。 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030公顷,节水灌溉面积5080公顷。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173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1%;其中排灌机械总动力2692万千瓦,增长12.8%。农村用电2042万度,比上年增长11.9%;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5266吨,增长5.6%;农药施用量364吨,增长5.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8663万元,比上年增加5378万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4165万元,比上年减少7154万元,下降38.4%;规模以下完成产值54498万元,比上年增加12532万元,增长2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70万元,比上年减少477万元,下降16.2%。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76万元,增长44.2%。其中:实现利润-13万元,下降127.7%;实现税金889万元,增长58.8%。 全县6个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7649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实现利润165万元,下降19.7%,实现税金313万元,增长6.5%。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922元/人。比上年下降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742万元,比上年增加15961万元,增长53.6%。在完成投资中,规模以上投资37810万元,增长83.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4885万元,增长20.5%;更新改造投资9547万元,增长4.3倍;房地产投资3000万元,增长3.3倍;其他投资7257万元,增长1.1倍。规模以下投资7932万元,下降13.6%。规模以上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18729万元,增长34.8%;非国有单位投资19081万元,增长1.8倍。全年新增固定资产30743万元。全年新开工项目184个,比上年增长12.2%。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09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分城乡看,县级实现12765万元,增长18.4%,县以下实现10444万元,增长14.8%。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实现3789.7万元,下降3.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实现3132万元,增长5.8%;非公有制经济实现19419万元,增长23.1%,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6%,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县内公路通车里程64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14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机动车拥有量16608辆。其中:汽车2159辆;拖拉机1922台;摩托车12527辆。机动车驾驶员21001人。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31万元,比上年增长40.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7万元,下降57%;电信业务总量1114万元,增长84.7%。订售报纸164.82万份,订售杂志13.67万份,收发国内信件7.69万件。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6.67万部,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67万户。电话普及率31.9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1246户。 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57.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5.7%,其中国内游客57.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5.5%;国际游客1680人次,比上年增长143.8%。实现旅游总收入20819万元,比上年增长85.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0584万元,比上年增长85.2%,旅游外汇收入235万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