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大姚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楚雄州大姚县统计局

大姚县统计局

2004年2月26日

2003年,是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县各族人民在新一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州县党代会精神,克难奋进,开拓创新,战胜了“非典”、罕见干旱、“7·21”和“10·16”两次地震等带来的重重困难,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顺利实现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县域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额完成了人代会预定的目标和州下达的任务。市场流通活跃,物价稳定,县内需求持续增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初见成效;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3.39亿元,增长10.7%。第一产业持续下降了0.7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上升0.1和0.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价格总水平小幅上扬。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其中,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幅度1.5%。零售商品价格总水平较上年上涨0.4%。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2%。从品目看,燃料类价格上涨,粮食、肉、禽、蛋鲜菜类价格回升,使我县物价总水平走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较上年上涨0.8%,化肥上涨2.0%,农膜上涨1.2%。表12003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类别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7食品103.4其中:粮食102.1烟酒及用品96.8衣着92.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98.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04.7交通和通信99.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1.0居住97.9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县就业人员177242人,比上年末增加365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0106人,增加1548人;城镇就业人员中,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吸纳了6936人就业,比上年末增加了1523人。

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财税、金融、税务的配套改革措施进一步落实,确保了县域经济总量和经济运行质量同步提高;农业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入,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开,农民增收减负效果明显;工商企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重点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回升,企业市场化的步伐加快;商品流通市场不断完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较快;抗震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运行,灾民生产生活及时得到妥善安置,震后恢复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县域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经济增长仍然受到有效需求不足和基础设施滞后的制约;二是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难以做强做大,农民增收依然缓慢;三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四是新产业新税源培植困难,财政收支的矛盾依然突出,经济运行的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五是电力能源供应紧张、库塘蓄水严重不足制约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54153亩,比上年减少10327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3446亩,比上年增加11186亩。粮经作物的种植比例为67.5∶32.5,经济作物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中,烤烟种植面积47520亩,比上年增加9060亩,油料面积12440亩,比上年减898亩;大棚蔬菜面积25亩,比上年增加9亩。

农业总产值达到65309万元,比上年增长4.77%。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36321万元,增长11.69%;林业产值8623万元,增长33.78%;畜牧业产值19865万元,增长5.04%;渔业产值500万元,减22.24%。

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10328.4万公斤,比上年减产3.3%。表2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

项目计量单位总 产 量增长%粮食吨103284-3.26# 夏粮吨32094-0.13小麦吨12693-7.57蚕豆吨14369-0.39# 秋粮吨71190-4.61水稻吨46739-2.92包谷吨18686-7.87烤烟吨56010.07油料吨15164.90蔬菜吨726721.49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21379吨,比上年增长2.0%。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000公顷。新植核桃16100亩。核桃产量达到2635吨,比上年增长2.9%;板栗产量1089吨,增长54.7%;花椒产量114吨,增长32.6%。松子产量77吨,增长22.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78.16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态势。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入,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推进民营化改革为重点,骨干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一明显好转,产销衔接进一步改善,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辖区内工业总产值75467万元(当年价),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9.9%,其中地方工业(扣除大姚铜矿)总产值564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1%。辖区内全年工业增加值2.9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共5户)增加值8166万元,增长27.7%,产品销售率达到107.9%。表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2003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6627.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658433.4股份制企业83614.2其他企业7463.3合计中:轻工业13552.1重工业681134.4

工业产品结构在升级换代中逐步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出口型、外向型的工业产品增长较快,适应消费结构变化的产品竞争力正逐步增强。表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数量比上年增长%铜精矿含铜量吨1685415.6电解铜吨1624-21.9精制盐吨395819.8发电量万千瓦时2942.8-14.7供电量万千瓦时3892.5-2.3自来水供应量万吨1071.2食用植物油吨651110.0糕点吨294.616.4饮料酒(白酒)吨2892-36.7纱吨1201.451.2布万米52.1-62.5皮鞋万双2.5929.5木制家具万件17.5平水泥预制构件立方米507-10.9多色印刷品万对开色令9.258.1砖万块5623.5-15.6瓦万片。56.4

企业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改善。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亏损额达2063万元,比上年增亏1907万元。不含大姚铜矿,县及县以下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共15户)2003年净亏损68万元,比上年减亏828万元。工业经济在总体上仍然处于快速低效运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