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元谋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全力实施“双目标、双动力、双支柱”发展战略,努力克服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困难,全力建设绿色元谋,竭力加快富民强县步伐,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09361万元,比上年增加1342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335万元,比上年增加4305万元,增长6.8%,拉动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0505万元,比上年增加3439万元,增长15%,拉动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1521万元,比上年增加5680万元,增长12.7%,拉动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1%、25.6%和42.3%,分别比上年下降12.7个百分点、上升3.6个百分点和上升9.1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3:18.7:38.0。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即按全社会从业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8323元/人。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5210元(按目前汇率折算折合668美元)。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八类消费品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8%,其中粮食价格上涨2.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3%;衣着类价格上涨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9.6%;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1%;居住类价格上涨4.8%。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7.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3%。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3.35万人,比上年增加0.42万人。其中:从事农业产业的10.63万人,占79.6%,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从事非农产业的2.72万人,占20.4%,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年就业服务中心安置就业1805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109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为26.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加快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不多,就业压力增大;财源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支持发展的资金有限;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81284万元,比上年增加12833万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比上年增长7%。 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93170亩,比上年增加885亩,增长0.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4560亩,比上年减少2136亩,下降1.3%。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13243亩,减少3621亩;烤烟种植面积11237亩,增加538亩;油料种植面积9889亩,减少582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为54:46,粮食作物种植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产量68801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秋粮63433吨、比上年减少626吨;夏粮5368吨,比上年增加920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15782吨,比上年增长6.3%;禽蛋产量346吨,增长9.5%;水产品产量1300吨,增长23.7%。大牲畜年末存栏83845头,增长0.3%;生猪年末存栏136548头,比上年增长6.2%;羊年末存栏116476只,下降6%。 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870公顷,节水灌溉面积5440公顷。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0993万千瓦,比上年下降6.3%;其中排灌机械总动力2878万千瓦,增长6.9%。农村用电2224万度,比上年增长8.9%;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5810吨,增长3.6%;农药施用量384吨,增长5.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5391万元,比上年增加17858万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1062万元,比上年增加6896万元,增长34.6%;规模以下完成产值64329万元,比上年增加10961万元,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352万元,比上年增加1226万元,增长46.8%。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106万元,增长25.8%。其中:实现利润-245万元,增亏200.7万元;实现税金1351万元,增长52%。 全县7个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0575万元,比上年增长38.3%,实现利润347万元,增长110.3%,实现税金463万元,增长47.9%。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044元/人。比上年增长8.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774万元,比上年增加15832万元,增长34.5%。在完成投资中,规模以上投资44847万元,增长18.6%。总投资中:城镇投资49660万元,增长50.9%,其中国有单位投资224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2%;农村投资6138万元,增长29.1%;房地产投资649万元,减少2351万元,下降78.4%;农村私人投资5327万元,增加1602万元,增长43%。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0712万元。全年新开工项目241个,比上年增长17.6%。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54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分城乡看,县级实现10506万元,增长17.3%,县以下实现10348万元,增长14.3%。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实现5521元,增长4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实现4848万元,增长54.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21333万元,增长9.4%,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4%,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县内公路通车里程86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08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机动车拥有量21467辆。其中:汽车2211辆;农用车765辆;拖拉机2464台;摩托车16027辆。机动车驾驶员20988人。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607万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78万元,增长223.1%;电信业务总量1229万元,增长10.3%。订售报纸163.5万份,订售杂志8.92万份,收发国内信件7万件。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9.31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21万户。电话普及率44.2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1900户。 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49.5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8%,其中国内游客49.4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6%;国际游客665人次,比上年下降60.4%。实现旅游总收入22123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2029万元,比上年增长7%,旅游外汇收入94万元(人民币),比上年下降5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