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大姚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8 楚雄州大姚县统计局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3户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8701万元,比上年减18.7%;实现利润224万元,比上年增54.4%;税金总额292万元,比上年减45.0%。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吸纳从业人员1939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49万元,比上年增长35.1%;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地震恢复建设项目完成的投资4229万元,占总投资的13.4%。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第一产业投资3526万元,比上年减26.0%。第二产业投资8124万元,增长8.1%;第三产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投资19899万元,增长79.8%。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民房恢复建设顺利展开,已完成投资3315万元,占当年计划投资的50.3%。白鹤水库完成投资2257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55.8%。

招商引资见成效。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2个,协议项目总投资2.57亿元,2003年到位资金3808万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829万元,同比增长9.6%。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13371万元,增长10.8%,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458万元,增长8.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674万元,同比增长9.8%;餐饮业零售额1140万元,增长8.5%;其他行业零售额1015万元,增长7.5%。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境内新增二级路36.7公里,四级路改造(姚石公路)完成28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达208万吨公里,增长6.7%,旅客运输周转量6400万人公里,增长4.7%。

邮电通信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46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75万元,减21.0%;电信业务总量1771万元,增长23.5%。全年新增移动机站20个;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175户,达到16244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0970户,乡村电话用户5274户。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612户,比上年末增加8912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总户数达到29856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10.6部/百人。

七、财政收支

财政总收入完成6162万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644万元,比上年增长8.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47万元,增长6.3%。全县全年可用财力为33489万元,总支出为33259万元,收支相抵滚存节余230万元。全县一般预算支出32824万元,比上年的15961万元增加16863万元,增长105.7%。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7221万元,比上年末增加26.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6523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各项贷款余额43951万元,比上年增长12.2%。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合计为169189万元。金融机构现金支出为180540万元,全县现金净投放11351万元,比上年少投放798万元,减少6.6%。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中,农村信用社的居民储蓄存款为12818万元,占22.7%。表5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指标年末数(万元)比上年增长(%)各项存款余额8722126.3其中:企业存款1636561.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652314.2各项存款余额4395112.2其中:短期贷款281834.4中长期贷款155618.6

社会保险不断完善。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496万元,比上年减4.6%。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046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14.7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435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77.9万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231.9万元;健康险赔款和给付187.7万元;财产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260.2万元。

九、教育、文化、卫生和广播电视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高考录取人数达到419人,比上年增加57人;全县普通高中招生767人,在校生2036人,毕业生468人;职业高中招生363人,在校生816人,毕业生431人;初中招生4630人,在校生13779人,毕业生4545人;普通小学招生3697人,在校生23852人,毕业生476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228人。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得到加强。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院14个,病床床位487张,其中卫生院床位237张。卫生技术人员499人,其中:医生271人,注册护士157人。乡村医生及卫生人员239人。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农村文化站14个,公共图书馆1个,影院1个。全县年末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6%;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有线电视(网)1个;地面卫星接收站(集体)218个。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81221人。全年出生人口2925人,出生率为10.40‰;死亡人口2224人,死亡率为7.91‰;全年净增人口701人,自然增长率为2.49‰。(按计划生育部门2002.10.1—2003.9.31时期的统计数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3‰。)2003年净迁出人口713人,年末实有人口数比上年减少12人。表6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标年末数(万人)比重(%)全县总人口281221100.00按城乡分:1.农业人口25703491.392.非农业人口241878.61按性别分:1.男性14594951.892.女性13527248.11按民族分:1.汉族19039667.702.少数民族9082532.30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90元,比上年增长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35元,增长10.1%。2003年末农村未解决温饱的人口为81773人,比上年末减少582人。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803人。其中,职工3204人。离退休人员1599人。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015人;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1156人,增加187人。全县共有4213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有2396位农村特困居民得到困难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