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景洪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0-03-18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城市市场零售额7.99亿元,增长13.9%;农村市场零售额3.15亿元,增长11.7%。分经济类型看,各种经济类型商业企业零售额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零售额8895万元,比上年增长8.8%;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零售额1.33亿元,增长12.0%;个体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5.69亿元,增长15.4%;其他经济零售额3.24亿元,增长11.5%。

全年价格总水平小幅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8%(见表五)。

2003年各类价格指数(表五)

指标指数指标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1.7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3

食品类103.6食品103.1

粮食109.7粮食110.3

肉禽及其制品102.6肉禽及制品102.4

蛋104.1蛋104.1

菜102.9水产品103.1

饮料、烟酒100.1烟酒及用品99.0

服装、鞋帽类102.3衣着102.5

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98.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97.9

中西药品及保健用品96.3交通和通信100.0

交通、通信用品92.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109.7

体育娱乐用品97.3居住类102.7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2.8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2004年未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007公里。拥有各类机动车73802辆,比上年增长8.5%,其中,载客汽车3431辆,载货汽车7294辆,拖拉机16816辆,农用运输车498辆;拥有各类船舶62艘,比上年增加11艘,其中客船9艘,货船51艘,客货船2艘;飞机航班起降10804架次,比上年增长16.8%,接送旅客117.4万人次,增长23.4%。全年货物运输、旅客运输保持增长(见表六)。

2004年各类运输工具完成运输量(表六)

指标单位绝对值比上年增长%

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429105.6

公路万吨公里395525.6

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8618219.2

公路万人公里8183215.9

货运量万吨4363.5

公路万吨4213.4

客运量万人78417

公路万人66515.9

邮电通信事业稳定发展。邮电行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97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全市年未固定电话拥有数13.74万部,增长18.8%;移动电话11.99万户,增长11.7%;报(期)刊期发数5.11万份。

七、旅游和外贸

旅游业稳定增长。全年累计接待国外游客3.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9%;旅游创汇收入798.8万美元,增长39.7%;接待国内旅客231.66万人次,增长7.3%;旅游总收入21.65亿元,增长21.5%。

对外经济贸易下降。受边境局势不稳及景大公路不畅的影响,对外贸易下降较大(见表七)。

2003年对外经济贸易情况(表七)

指标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对外经济贸易总额万元35524-14.1

边境小额贸易万元17173-40.1

进口万元9290-11.3

出口万元7883-56.7

边民互市万元1007823.2

经济技术合作万元17502.9

一般贸易万元6523131.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8亿元,比上年下降18.4%。其中,增值税1424万元,增长20.5%;营业税6166万元,增长99.6%;农业特产税525万元,下降93.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完成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文教卫生事业费1.23亿元,比上年下降1.4%;支农支出2775万元,增长9.3%。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2004年未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企业存款13.31亿元,增长17.9%;居民储蓄存款33.55亿元,增长18.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短期贷款13.57亿元,增长30.3%;中长期贷款11.38亿元,增长22.0%。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2264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寿险保费收入9719万元,增长21.7%;财产险保费收入2545万元,增长26.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970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寿险业务给付564万元,下降26.4%;财产险赔款1406万元,增长45.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11所,其中,职业技术学院1所,中专3所,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学29所,小学165所,幼儿园11所。共有教职工5632人,其中,专任教师4287人。在校学生77890人,其中,中专以上3125人,职业中学1590人,中学生24130人,小学生41012人。“两基”和“普九”工作得到巩固,普及实验教学进展顺利,“三免费”教育范围进一步扩大。山区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科教兴市”战略稳步推进。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认真实施’三五’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广泛开展科技知识普及宣传,扩大科技交流活动。加强农村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加大科技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全年安排科技三项费122万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5%。

十、文化和卫生事业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事业单位21 个,从业人员206人,其中,表演团体2个,图书馆2个,群艺馆、文化馆2个。全年组织各类演出275场,观众43 万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民族文艺作品创作显著。完成景洪市体育馆和基诺乡文化站的建设。推出大型歌舞《勐巴拉娜西》,成功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对接。深入开展“打黄打非”活动,文化市场得到不断净化。

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改进,群众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得到提高。2003年未全市共有医疗机构31个,其中,综合医院9个,专科医院1个,卫生院13个。病床2078张。卫生技术人员2091人,其中,执业医师691人,执业助理医师240人。突发性公共卫生防治体系逐步建立,预防保健、地方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再次荣膺“省甲级卫生城”称号。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004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02‰,比上年上升2.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 6.24‰,上升1.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8 ‰,上升0.26千分点。年未全市总人口37.6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21万人,占总人口的59.1%;少数民族人口25.52万人,占总人口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