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楚雄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楚雄市统计局 2008年2月4日 2007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的“强农、兴工、扩城、活商、固基、和谐”工作思路,突出发展主题,坚定发展信心,创新发展举措,激发发展活力,狠抓工作落实,全市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较好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综合 全市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01410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GDP增量和增长速度是继1995年以来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691万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556451万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345964万元,增长16.7%(详见附表1)。三次产业比例由2006年的11.8:55.3:32.9调整为2007年的11:54.9:34.1。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54.7%和39.8%。非烟产业实现增加值73.29亿元,增长14.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3%。 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扬,以食品类最为突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以上年为100计算,下同)为104.9%,比上年上涨4.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交通通讯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分别上涨13、2.8和2.7个百分点(详见附表4),食品类中粮食类和肉禽及其制品类分别上涨9.8和30.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4.1%,比上年上涨4.1个百分点,其中日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和建材类分别上涨2.9、9.5和2.8个百分点。 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1.76万人,比上年增加1.29万人,增长4.2%。其中:乡村从业人员22.11万人,增长1.1%;国有、城镇集体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4.31万人,增长2.9%;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2.69万人,增长26.9%;私营企业从业人员2.65万人,增长15.2%。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市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18人,比上年末增加1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骨干工业企业较少,工业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其他产业支持带动力不强;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劳动力就业不充分。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1633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6.9%(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其中:农业产值92992万元,比上年增长3.5%;林业产值14922万元,比上年增长19.2%;畜牧业产值59385万元,比上年增长6.8%;渔业产值4334万元,比上年增长68.8%。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34.6%,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全年市级财政投入农、林、水资金8635万元,比上年增长46.5%;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4.73万亩,比上年减少0.04万亩,其中:水田18.47万亩,旱地16.26万亩;有水库173座,坝塘5015个,总库容24331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9.72万亩,比上年增长0.6%;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1.8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其中:排灌机械总动力5.03万千瓦,与上年持平,拖拉机及农用运输机械4914辆,比上年增长4.4%;农村通电覆盖率达99.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农村用电量445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4898吨,增长7.2%;农药施用量344吨,增长8.9%;农用薄膜使用量720吨,增长5.4%。 粮烟生产稳步发展。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73.75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0.94万亩,比上年增加0.32万亩,增长0.6%,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为69.1:30.9。全年生产粮食179125吨,比上年增长1.4%,其中:秋粮133110吨,增长0.9%;夏粮46015吨,增长3.1%。主要经济作物油料产量7204吨,下降4.3%;蔬菜产量93461吨,增长4.8%;烤烟收购量13947.5吨,增长0.7%;野生菌类产量1117吨,增长15.9%;药材产量453吨,增长34.8%;野菜产量156吨,与上年持平;青饲料产量8971吨,增长55.7%;魔芋产量6658吨,增长13.9%(详见附表3)。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完成造林面积15400亩,森林覆盖率达74.4%;主要林产品产量有升有降,与上年相比,核桃3962吨,增长13.1%;松脂2062吨,增长1.4倍;板栗132吨,下降3.6%;花椒30吨,增长15.4%;茶叶176吨,下降2.8%;松籽32吨,下降13.5%;水果9213吨,增长6.8%。 畜牧业保持适度增长。肉类总产量41178吨,比上年增长7.1%,其中猪肉28207吨,增长7%;牛肉7712吨,增长7.8%;羊肉1373吨,增长7.8%;禽蛋产量1385吨,增长10.8%;蚕茧产量328吨,增长5.8%。 水产品产量3617吨,比上年增长61%。 三、工业和建筑业 重点产业建设成效明显,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据快报数,2007年辖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057588万元,比上年增长17.1%(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606507万元,比上年增长14.4%,重工业完成产值451081万元,比上年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899672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烟草制品业完成415924万元,增长17.7%;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完成179582万元,增长36.5%;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103270万元,增长18.3%;化学品制造业完成50621万元,增长43.4%;医药制造业完成30254万元,下降2.9%。辖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76339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47.2%。市及市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486066万元,比上年增长17.6%。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72383万元,比上年增长22.1%;实现增加值409829万元,增长16.3%;利税总额352856万元,比上年增长36.6%,其中利润总额87869万元,比上年增长98%;亏损企业亏损额1918万元,比上年下降87%,亏损面达23.4%,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生产卷烟273.5亿支,增长0.4%;中成药952吨,增长23%;铝12861吨,增长1.1倍;阳极铜11639吨,增长63.7%;日用玻璃制品79019吨,增长28.6%;复合肥94461吨,增长13%;发电量33508万千瓦时,增长95.5%(详见附表3)。 建筑业发展较快。据快报数,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53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9248万元,比上年增长31%;实现利税7879万元,增长53%;房屋施工面积78.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其中:新开工面积61.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