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红河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红河州红河县统计局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的“12345678”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打基础、兴科教、调结构、建支柱,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在遭遇了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抢抓机遇,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拼搏进取,保持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全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200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现价)43685万元,比去年增长4.2%(按可比价,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24305万元,比去年增1.3%;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5586万元,比去年下降7.8%;第三产业(除一、二产业外的所有行业)增加值13794万元,比去年增16.2%。

一、农村经济

一年来,县委、政府始终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种植结构、品种结构有新的进展。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现价)30888万元,增0.3%;农业增加值24305万元,增1.3%;农村经济总收入28792万元,增13.8%;农民人均所得668元,比去年增加6元。在农业总产值(现价)构成中,农、林、牧、渔业所在比重分别为62%、9%、26%、3%;种植业产值(现价)构成中,甘蔗、水果、蔬菜所占比重达40%。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的比例为1:0.85。年末乡村劳动力资源数达148464人。其中: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为85:2:13。

林业生产围绕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两个中心,狠抓退耕还林及乱砍滥伐等生态环境资源治理工作,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林业各项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现价)2856万元,比上年增长13.8%,林业增加值2677万元。造林面积41311亩,其中:用材林5063亩,经济林36248亩;封山育林41160亩,零星植树66.8万株。种植核桃面积4841亩。全县森林覆盖率14.1%。

畜牧业以推广良种和科学饲养为中心。强化畜牧业生产的社会服务,畜牧业生产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科技型增长迈进,效益显著。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现价)7956万元,增长7.2%。畜牧业增加值5632万元。

渔业生产充分利用池塘、坝塘、水库、稻田资源,扩大养殖面积,全年水产品产量达944吨,比上年增2.9%,实现渔业总产值(现价)850万元,比上年增长2.8%;渔业增加值727万元。全县水产养殖面积3660亩,稻田养殖400515亩。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全县水库、76蓄水量4138万立方米,水利工程年供水量25104万立方米,全年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项目2079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16066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1680公顷;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46人。农业机械总动力5555万千瓦特,化肥施用量(折纯量)3668吨,农药使用量74吨,农膜使用量73吨,农村用电量1169万度。

乡镇企业加快企业改革改组步伐,着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益,使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年末乡镇企业1997个,从业人员3945人,拥有固定资产2821万元,实现营业收入7934万元,增长23.4%,其中:个体私营企业收入655万元,增长60%;现价总产值6401万元,增长22.7%,实现利税1035万元,增长0.1%;实现增加值2351万元。

二、工业

2001年,工业经济稳步发展。通过调整和内部机构重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减轻企业负担,使我县白糖厂、电力公司等骨干企业普遍增强了扭亏增盈能力,企业亏损面下降。2001年,县属工业企业16个,其中:国有及其限额以上工业4个,集体工业7个,股份合作企业2个,其他企业3个。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461万元,按可比价增长16%,其中:国有及其限额以上工业产值6394万元,占67.6%;集体工业537万元,占5.7%;股份制工业206万元,占2.2%。限额以上工业企业4个,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6394万元,同比增1144万元,增21.7%;销售收入6611万元,利税总额1491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为继续响应国家扩大内需,加大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号召,一年来,县委、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开工建设了几个在我县基础设施方面举足轻重的项目,特别是国债资金的投入,极大地加快了基本建设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同时,结合我县实际,全面启动建设与农民生活深切攸关的农村“七小”建设。2001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8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974万元,同比下降31.3%;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06万元,同比下降59.4%;其他投资完成170万元,同比增长2.4倍;城镇私人完成861万元,同比增长96.6%;农村集体投资完成463万元,同比增长1.6倍;农村私人投资完成1315万元,同比增长0.1%。
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42个,其中新开工15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7个,每个新开工项目平均计划投资462万元,同比增加了92万元。

2001年,共有2个集体建筑企业,从业人员186人,建筑业284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436万元。

四、交通运输、邮电业

2001年我县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发展。到2001年末,全县拥有公路旅程1374.64公里,其中:省道71公里,县道505.74公里,乡道552.81公里,村道197.37公里,专用公路47.72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99公里,已通公路的村(居)民委员会达93%。民用车辆1011辆,其中:个体412辆;载货汽车623辆,载客汽车365辆。全县客运量2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408人次公里,货运量41万吨,货物周转量1442万吨公里。实现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增加值1003万元。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猛。年末程控电话交换总容量发展到9488门,实占容量7213门,固定电话用户8361部(户),其中:市内电话用户5705户,农村用户2656户。移动通讯发展势头强劲,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3500户,比上年增长45.7%。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1.3部。全年国内函件14.7万件,订销报纸累计78.8万份,订销杂志累计4.5万份。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001万元(包括移动公司、联通及网信公司),完成邮电通信业增加值732万元。

五、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消费品市场有所回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08万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餐饮业659万元,增长14.2%;人均实现购买力384元,比上年增加8元;城乡集市贸易成效额8028万元,比上年增长5.9%;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8594万元,比上年增长0.1%;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038万元,增长4.6%。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106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