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石屏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红河州石屏县统计局

2008年,是石屏县第十四届人民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县各行业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克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

一、 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全年共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14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5735万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3669万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5744万元,增长16.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3.1:27.0:29.9调整为44.5:24.9:30.6。非公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4%。

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4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8%,比年度计划控制指标低1.32个百分点。

二、 农业、农村工作

一年来,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及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整结构为主线,切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投入,依靠科技促进农业的全面丰收,农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稳步推进。2008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76008万元,同比增长25.0%。其中:农业产值89619万元、林业产值13780万元、牧业产值62925万元、渔业产值8370万元、服务业产值1312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5%、10.6%、29.9%、68.8%、6.5%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452公顷,比上年增加2085公顷,总产96414吨,比上年增加5030吨,增长5.5 %;大牲畜出栏18146头,增长17.6%;生猪出栏421327头,增长20.2%;羊出栏18059只,增长14.9%;家禽出栏1392220只,增长15.5%;肉类总产39810吨,增长19.9%;奶类总产2813吨,增长4.0%;水产品产量增加到10068吨,增长54.1%;烤烟总产14384吨,增长15.5%;水果果园面积7228公顷,比上年增加341公顷,总产量38536吨,增加2580吨,增长7.2%,油料种植面积1012公顷,比上年增加311公顷,油料总产1614吨,增加464吨,增长40.3%;甘蔗面积1579公顷,增加119公顷,总产108594吨,增加9407吨,增长9.5%;蔬菜面积12099公顷,总产464067吨,增加46164吨,增长11.1%。

以示范村为重点,以道路、产业培植和环境卫生为突破口的新农村建设继续稳步推进。

三、 工业和建筑业

面对金融危机和市场不景气的双重压力,县委、县政府沉着应对,顺势而谋,确保了全县工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56万元,较上年增长5.9%,实现增加值29553万元,增长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9602万元,增长36.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185万元,增长9.4%,实现利税8198万元,较上年增长1.03倍。

轻工业完成总产值64399万元,较上年下降8.5%,重工业完成总产值85672万元,增长20.3%,重工业较轻工业快28.8个百分点。

全县12种工业产品中有6种较上年增长,有6种较上年下降。其中:食糖8539吨,原煤216440吨、发电量19095万千瓦时、铁矿石289400吨、豆制品47905吨、糖果267吨,分别较上年增长40.0%、1.2倍、82.6%、11.3%、29.4%、5.5%;水泥37017吨、红砖4475万块、黄磷15657吨、饮料酒1785千升、铅选矿含铅8114吨、低压阀门26吨,分别较去年下降70.7%、21.1%、5.2%、0.3%、8.5%、64.4%。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共完成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68197万元,较上年增长22.1%,实现利润2099万元,较上年增长9.3%,实现税金2890万元,增长8.0%。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呈现积极变化趋势。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在先后突破5亿元、7亿元、9亿元大关的基础上首次突破二位数,累计完成13.8亿元,较上年增长49.2%。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35492万元,较上年下降5.4%;房地产投资完成25162万元,较上年增长72.2%;农业投入31898万元,较上年增长1.8倍。全年共完成全社会住宅竣工面积264497平方米,较上年增长69.2%。其中:农村竣工面积为98813平方米,增长3.3%。

五、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随着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交通、通讯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2008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共计完成增加值4442万元,较上年增长3.7%,共实施公路建设项目75个,累计完成投资6004万元,新增公路里程4.33公里,截至2008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401.33公里,实现全部行政村和97.79%的自然村通公路,先后有2个乡镇的客运站已建成投入运营,有68个村委会开通了客运班车。

邮电通信业持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随着通讯基础建设的增强和完善,至2008年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29000户,移动电话用户达71200户,互联网用户达6142户,固定电话普及率9.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23.7部/百人。

六、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全县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消费市场体系正在日渐形成,超市、连锁、专卖等与国际接轨的商业业态相继出现,高档商品正不断走入百姓家庭,消费升级加速,消费市场日趋活跃。2008年全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696万元,增长20.4%。从城乡看:实现了城乡同步增长,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36290万元,增长11.3%,农村零售额实现34406万元,增长31.9%,农村消费增速较城镇高20.6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0627万元,同比下降35.1%,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零售额实现14732万元,同比增长300%。

七、 旅游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依托本县丰富的人物资源,紧紧围绕“加大投入强基础、整合资源推精品,节日打造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先后对焕文公园、古城民居、生态果园、异龙湖、古州衙、郑营、秀山等景区景点进行整合。随着“花腰歌舞节”、“杨梅节”、“荷花节”、“异龙湖开湖节”等一系列节日的成功举办,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哨冲女子舞龙等民族文化精品在央视和省台频频亮相,《龙飞凤舞》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文艺表演、第六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相约北京2008”文化活动闭幕式、西部博览会开幕式成功演出,使我县的知名度在国内外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文化、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53200人次,比上年增长31.9%。其中:海外游客360人次,增长10.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外汇收入24.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