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石屏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2007年,是石屏县第十三届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克服前进中各种困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全县呈现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发展前景。 一、 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综合实力日益增强。2003—2007年五年间,全县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总量由109020万元增加到17897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五年年均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6661万元,年均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8424万元,年均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3893万元,年均增长9.8%。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五年来,全县围绕稳定第一产业,加强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的目标,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46.7:22.9:30.4调整为42.8:27.1:30.1。在经济总量中,非公经济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至2007年非公经济比重占36.3%,超过全州5.1个百分点,全县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 农业、农村工作 五年来,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及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整结构为主线,切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投入,依靠科技促进农业的全面丰收,农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007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40802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0.8%。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粮食总产由2002年的86149吨增加到2007年的91384吨,年均增长1.2%;大牲畜出栏由6459头增加到16198头,年均增长20.2%;生猪出栏由144086头增加到350583头,年均增长19.5%,羊出栏由9054只增加到15716只,年均增长11.7%;家禽出栏由710480只增加到1205052只,年均增长11.2%;肉类总产由14432吨增加到33205吨,年均增长18.1%,牛奶总产由1482吨增加到2704吨,年均增长12.8%;水产品产量由3872吨增加到6535吨,年均增长11.0%;烤烟总产由9000吨增加到12457吨,年均增长6.7%;水果产量由13061吨增加到33630吨,年均增长20.8%,蔬菜总产由100480吨增加到417903吨,年均增长33.0%。 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全县以示范村为重点,以道路、产业培植和环境卫生为突破口的新农村建设,通过村容村貌的整治、农民素质教育的培训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培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 工业和建筑业 企业改革改制稳步推进,工业经济不断发展。五年来,面对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市场与能源约束的机遇与挑战,县委、县政府沉着应对,顺势而谋,以深化改革,挖潜增效,努力提高企业的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先后完成了26户企业的改制工作,初步建成了以制糖、磷化工、建材、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41653万元,五年年均增长22.1%,实现工业增加值28331万元,年均增长15.3%,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13.9%增加到2007年的1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576万元,年均增长33.9%;实现利税总额1001万元,年均增长54.7%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全县共完成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55838万元,五年年均增长27.5%,实现增加值20093万元,年均增长22.7%。 四、 固定资产投资 2003至2007年五年间,是石屏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最大、增速最快的五年,也是石屏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投资主体不断发展状大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全县固定资产先后突破5亿、7亿、9亿元大关,累计完成投资总额287537万元,年均增长33.4%。200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92702万元,一大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和投入生产,为全县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五、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随着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交通、通讯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五年来,共实施公路建设项目164个,累计完成投资2.21亿元,新增公路里程103.9公里,截至2007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397公里,实现全部行政村和96.2%的自然村通公路,先后有4个乡镇的客运站已建成投入运营,有69个村委会开通了客运班车。 邮电通信业持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随着通讯基础建设的增强和完善,至2007年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25134户,移动电话用户达71200户,互联网用户达6142户,固定电话普及率8.4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23.8部/百人。 六、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2003-2007年期间,全县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消费市场体系正在日渐形成,超市、连锁、专卖等与国际接轨的商业业态相继出现,高档商品正不断走入百姓家庭,消费升级加速,消费市场日趋活跃。2007年全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0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2.7%。 七、 旅游业 五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依托本县丰富的人物资源,紧紧围绕“加大投入强基础、整合资源推精品,节日打造创品牌”的发展思路,精心打造出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先后对焕文公园、古城民居、生态果园、异龙湖、古州衙、郑营、秀山等景区景点进行整合。随着“花腰歌舞节”、“杨梅节”、“荷花节”等一系列节日的成功举办,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哨冲女子舞龙等民族文化精品在央视和省台频频亮相,使我县的知名度在国内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文化、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279万元,五年年均增长39.9%。 八、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五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县财政实现了收支同步较快增长的势头。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0734万元,比2002年增长63.0%,年均增长10.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168万元,年均增长17.1%,地方财政支出45130万元,年均增长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