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石屏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 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县财政实现了收支同步较快增长的势头。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4亿元,增长18.0%,地方财政支出64447万元,同比增长42.8%。 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稳步增长。200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78371万元,同比增长21.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12323万元,增长19.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98738万元,增长26.7%。 九、 教育与科技 以人为本,实施科技教育兴县,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育资源不断得到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两基”任务全面完成,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2008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61所。其中:普通中学13所,普通小学224所,高级职业中学1所,幼儿园2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技术培训学校124所。全县中学在校学生15271人,较上年增长5.2%,小学在校学生27810人,较上年下降0.03%。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3%,升学率达93.41%,巩固率达99.80%;初中入学率达97.88%,升学率达61.59%,巩固率达98.12%;幼儿在园数7911人,较上年增长0.6%,成人技术培训完成59799人次,全县拥有普通小学专任教师1713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982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62人,幼儿园专任教师64人。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一批科技项目得到实施和推广,科技示范、培训、推广工作取得新的业绩。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步得到凸现。 十、 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艺术精品正不断涌现。以《花腰新娘》为代表的影视作品和民歌比赛在全国获得大奖,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广场以及哨冲、新城、牛街、龙武四乡镇文化站顺利建成投入使用。2008年末,全县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9.0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94%,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1.1%,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得到加强,医疗救治、卫生执法监督、重大疫情信息网络等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增强。2008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5个,床位数649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61人,每千人拥有床位2.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个,拥有乡村卫生室112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24人,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达79.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6.6%。 体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我县各类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十一、 人口、环境保护及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08末,全县常住人口为29.58万人,户籍总人口为30.03万人。其中:男性15.19万人,女性14.84万人, 农业人口26.48万人,出生率为11.50‰,自然增长率为5.50‰。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正进一步加大,以异龙湖综合防治为重点的环保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8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8158元,同比增长8.1%。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1484元,较上年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09元,同比增长18.0%。城乡居民存款不断增加,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12323万元,同比增长19.9%;人均储蓄存款7070元,增长19.3%。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2008年全县共有8512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87人参加生育保险,15507人参加了医疗保险,8566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收缴养老保险金1812万元、生育保险金37万元、医疗保险金1842万元、失业保险金145万元,支付养老保险金2753万元、生育保险金8万元、医疗保险金1584万元、失业保险金101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对象达26113户次,42076人,分别较上年增加2632户和2915人,增长11.2%和7.4%。全年共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89万元,受益人数达40276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2.3%和7.4%。投入救灾资金181.3万元,下拨救济粮8万公斤。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2008年末,全县拥有敬老院5所,床位96张,在院人数达36人。 注:地区生产总值为现价,发展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公报所用数据多数为快报数,最后数据以2009年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的数据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