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个旧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8 红河州个旧市统计局

万吨

2.53

52.8

锡化工

万吨

1.20

51.2

硫酸(折100%)

万吨

36.24

10.0

农用化肥(折纯量)

万吨

11.74

1.1

钴酸锂

566

1.4倍

水泥

万吨

35.63

-18.2

糕点

970.0

48.8

中成药

289.95

34.3

注射液

万支

2945.24

0.3

供电量

亿度

77.64

16.1

建筑业较快发展。2007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完成总产值1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2.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3%;竣工面积86.1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7%,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动力。

按管理渠道分:城镇投资19.25亿元,比上年增长9.3%;农村投资2.72亿元,增长1.8倍;房地产开发投资3.66亿元,增长47.1%。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03亿元,增长55.9%;第三产业投资10.73亿元,下降8.0%。

商品房市场持续活跃。2007年全市商品房住宅投资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9.09万平方米,增长59.8%;商品房屋销售额3.79亿元,增长93.7%。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4.3%,为我市投资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按销售区域分,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63亿元,增长13.4%;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5亿元,增长33.9%。按经济成份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1.53亿元,下降1.7%;个体私营经济9.61亿元,增长23.9%;其他经济1.03亿元,增长2.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13.04亿元,增长14.9%;住宿餐饮业3.31亿元,增长21.0%;其他行业1.03亿元,增长17.4%。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7.0%,其中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涨幅为16.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5.7%;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30.1%。(见表4)

表4      个旧市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

类别

2007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7.0

其中:食品

116.6

烟酒及用品

103.9

衣着

102.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1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4.5

交通和通讯

99.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6

居住

104.3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5.7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30.1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2007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3%。其中出口完成5.15亿美元,增长92.0%;进口完成1.11亿美元,增长51.4%。

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实现新签约项目11个,项目协议总投资15.95亿元,实现项目资金到位8.28亿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3.6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3%。旅客周转量3.10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5%。

邮电通信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2007年全市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6854万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10.1万户,比上年增长0.8%;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2.1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5.0万户,增长22.0%;小灵通用户1.32万户,下降45.4%;国际互联网用户达3.08万户,增长51.6%。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接待海外游客865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6.12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4%和44.5%。接待国内游客59.7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1和26.1%。全市旅游业总收入2.74亿元,比上年增长29.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6.58亿元,比上年增长54.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9亿元,比上年增长36.8%,主要税种均快速增长,其中增值税3.02亿元,增长56.5%;营业税1.01亿元,增长1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9.5%。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01.8亿元,比年初增长8.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3.96亿元,增长23.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61亿元,增长6.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51.13亿元,比年初增长2.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1.98亿元,增长8.1%;中长期贷款余额17.99亿元,下降1.3%。现金投放适度,收支同步增长。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31.62亿元,现金支出357.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7%和13.4%。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市各种保费收入2.5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年保险赔付额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有5所,招生2988人,比上年下降12.5%,在校学生9160人,比上年增长2.5%。普通中学21所,招生6981人,比上年增长0.4%,在校学生20349人,下降0.8%。普通小学208所,招生5183人,比上年增长0.7%,在校学生3.17万人,增长0.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7.32%。初中毛入学率100.99%,初中毕业升学率65.69%。2007年高考上线1085人,上线率58.15%,600分以上人数居全州第一。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州级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6项,州级4项,安排市级立项12项,共申报33项科学技术进步奖。新增2户有色冶金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市共有10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物管理所1个,文物保护单位12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达30.8万册。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2%和96.5%。“锡都图书馆”和“锡都博物馆”建设启动,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