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丘北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省、州一系列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干事,加快发展,紧紧围绕“1352”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使全县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通讯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现价)70038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77万元,增8.2%,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560万元,增17.2%,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5601万元,增10.6%,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87元,比上年增加132元。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一定发展,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13420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9.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专业化、区域化、产业化层次低;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够合理;农民收入增长仍比较困难,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工业经济发展迟缓,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交通闭塞,公路等级低;财源结构单一,后续财源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2002年,县委、政府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向依靠科技、提高质量、专业化、区域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年农业现价总产值52728万元,比上年增长8.1%。 种植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种植业在受灾之后仍实现增收,结构调整有起色。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47663亩,比上年下降1.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0603亩,增长9.1%。粮经比例由上年的80.5:19.5调整为78.8:21.2。全年实现现价总产值24402万元,比上年增长10.7%。 畜牧业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现价总产值22941万元,比上年增长7.9%。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水产品产量741万公斤,实现总产值559万元,比上年增长9.8%。 林业生产发展缓慢。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1464亩,实现产值781万元,比上年下降7.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9097万瓦特,比上年增长3.5%。大中型拖拉机654台,比上年增加363台,小型拖拉机1381台,比上年增加42台。化肥施用量(折纯)12534吨,比上年增长6.7%;农村用电量2418万度,比上年增长1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县完成现价总产值20244万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国有工业完成总产值6498万元,下降5.8%,集体工业完成347万元,下降26.8%,个体私营及其它工业完成总产值13399万元,增长32.9%。 建筑业生产发展较快。受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的拉动,全县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1935万元,比上年增长52.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2002年,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向上争项目,争投资,一举扭转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大幅度下滑的局面。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09万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807万元,增52.5%,其它投资完成250万元,降78.4%,农村集体完成投资2035万元,增153.0%,城乡私人建房完成投资2063万元,增14.3%,零星固定资产投资2065万元,增83.5%。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公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运输能力不断增强。2002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548公里,比上年增长1.0%。全年货运周转量3135万吨公里,增3.9%。旅客周转量9337万人公里,增15.9%。 邮电通信迅速发展,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邮政业务总量达241万元,增长23.0%;全县固定电话总数达14521户,比上年增长19.9%,电话普及率达3.28部/百人,比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全县拥有移动电话11797部,比上年增长25.8%。 六、批发零售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在“假日经济”和旅游业的带动下,我县城乡市场繁荣,货源充裕,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77万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县的零售额14601万元,增9.5%;县以下的零售额11576万元,增5.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消费品零售额3390万元,降14.3%;个私经济18120万元,增16.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196万元,增8.3%;餐饮业3495万元,增8.3%;制造业零售额3469万元,增6.5%;农业生产者零售额4367万元,增5.3%。 七、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迅猛。2002年,通过举办“昆明国际旅游节普者黑分会场”“荷花节”、“中国特产文化节暨邱北辣椒节”等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我县旅游观光,促进了我县旅游业迅猛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万人次,增长4.2%;旅游总收入6535万元,增长8.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形势严峻,财政增收困难。2002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注:按2002年口径计算)3166万元,比上年增长14.5%;财政支出18627万元,比上年下降3.7%。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存贷款余额增长较快。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565万元,比年初增长8.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553万元,比年初增13.0%。储蓄存款持续增长,成为拉动存款增长的主要因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3717万元,比年初增长15.3%。其中,中长期贷款22660万元,增21.1%;短期贷款30247万元,增8.5%。随着居民消费观念及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大幅度增长,年末达5935万元,比年初增长66.2%。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734万元,比上年增18.2%。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383万元,增33.4%;财产险保费收入351万元,增5.1%。保险赔款支出229万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人寿险赔款56万元,增7.7%;财产险赔款173万元,增4.2%。较好地发挥了保险业的社会保障和经济补偿作用。 九、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