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凤庆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凤庆县统计局 2008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提升“三个核心指标”和抓“三子”促“三化”的要求,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全县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民生问题显著改善,全县呈现出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总量 全县完成生产总值(GDP)22.31亿元, 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14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42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75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比重为45.4:24.3:30.3。全县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4931元。 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6.31亿元,现价增长14%,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8%,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3%。 三次产业构成情况
2007年 2008年
二、农业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亿元,增长10.24%。其中:农业产值7亿元,减2.05%,林业产值2.8亿元,增长31.53%,牧业产值5.1亿元,增长25.02%,渔业产值549万元,增长10.31%,服务业2530万元,增长3.8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14亿元,增长10%。 主要农业产业生产情况如下 指标名称 单位 2008年 比上年+-% 粮食面积 亩 670916 0.2 产量 吨 140100 2.5 甘蔗面积 亩 78911 -14.8 产量 吨 261022 -6.2 茶园面积 亩 283551 4.7 其中:可采面积 亩 227075 3.2 高优茶园 亩 93368 11.1 茶叶产量 吨 16550 9.0 烤烟面积 亩 35368 26.7 产量 吨 4853 35.4 核桃面积 亩 1227777 11.5 其中:泡核桃面积 亩 1033091 11.3 核桃产量 吨 15103 13.4 其中:泡核桃产量 吨 11645 7.3 桑园面积 亩 37620 7.1 蚕茧产量 吨 260 20.9 大牲畜存栏 头 148533 7.5 出栏 头 25089 22.5 生猪存栏 头 465767 3.6 出栏 头 331062 36.9 山绵羊存栏 头 174927 6.6 出栏 只 71184 42.2 肉类总产量 吨 29647 38.2 禽蛋产量 吨 495 -6.1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468万瓦特,增长40%;大中型农用拖拉机达2312台;小型农用拖拉机 409台;农用排灌机械动力49万瓦特; 累计有效灌溉面积达166030亩, 比上年增长1720亩,增长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完成工业总产值9.8亿元,增长12%,工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13.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08年 比上年+-% 精制茶 吨 9961 2.6 食糖 吨 35351 -11.3 酒精 千升 2590 -15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10934 17.3 水泥 万吨 11.29 -11 2008年,在县境内施工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4户。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2.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2亿元,增2.3亿元,增长21.5%。其中:“三农”投资完成5.1亿元,增43.1%,占投资总额的39%,比上年同期提高5.9个百分点。
五、交通运输 年末全县通乡油路总里程 165公里,拥有汽车1133辆,其中,营运客车96辆,客位1746个;货运车1037辆,吨位达1669吨。 六、贸易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亿元,增长15.7%,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15.71%,饮食业零售额增长15.65%;工业零售额增长15.58%,农民对非农民零售额增长15.73%,其他行业增长 15.69%。
七、财政、 金融 财政。完成财政收入16072万元,比上年增3004万元,增长2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845万元,增长30.7%,上划中央收入4394万元,增长10.23%,上划省级收入833万元,增长6.4%;全年财政支出67777万元,增长35.9%。 金融。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7.5亿元,比年初增长9.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7亿元,增长13.9%;贷款余额为19.5亿元,比年初增长 5.8%,其中:短期贷款增长25%,中长期贷款下降5.4%,货币净投放量2.5亿元, 比上年减39.33%。 八、 人口与计划生育、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与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69‰,比上年高2.68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为 45.46万人,增加 0.26 万人。计划生育率为 99.34%,综合节育率为 89.37%。 人民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 2501元,增长2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66元,增长12.3%。
社会保障。年内有6182名城市困难居民和31970名农村困难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县参加各类保险人数达40000人,发放五保供养补助金116.7万元,确保了1411户1621人的基本生活。开发就业岗位 2580个,新增就业23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3万人。 九、城市建设、能源环境 城市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县城规划区居住人口6.5万人。全县城镇化率29.6%。 能源环境。年内淘汰了习谦水泥公司8万吨立窑生产线。全县万元GDP能耗下降4.8%,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20.5吨,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1619吨。 十、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 科技。财政投入科技资金292万元,全年实施科技项目3个。“三宁”商标、“王子冠”商标、“晶菱”商标荣获“第五届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凤”牌红茶荣获“云南名牌产品”称号,滇红集团企业技术中心顺利通过省级认证。科技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达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