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宁洱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县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思路,推进改革开放,使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呈现了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2004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9178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7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6199万元,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7801万元,比上年增长24.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3:28.5:41.2;人均生产总值4945元。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开放型经济发展不足,产业支撑能力弱等深层次矛盾还没有解决,加快发展的基础不牢固;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县域经济发展不足,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能源供应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繁重。 一、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把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在深入贯彻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和落实粮食直补政策中,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进展和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使全县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9875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7%。 畜牧业生产在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中得到发展。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989万瓦特,比上年增长1.7%。有大中型拖拉机534台,比上年增长42.8%,小型及手扶拖拉机931台,比上年增长16.3%;全年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2671吨,比上年增长3.9%;农村用电49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1.4%。 乡镇企业平稳发展。2004年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为66795万元,比上年增长12.4%,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7178人,比上年增长3.0%。 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在林产工业、建筑建材两个支柱产业的带动下稳步发展,2004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3938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8%。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但由于林产工业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产品销售价格又难以提高,致使经济效益有所下滑。2004年全县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1114万元,比上年增长35.5%,产品销售率为103.8%;实现利税总额1610万元,比上年下降42.0%。 坚持贯彻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4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39891万元,比上年增长82.7%,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24642万元,比上年增长76.7%,集体单位完成投资7506万元,比上年增长30.2%;城乡居民个人投资7743万元,比上年增长2.6倍。在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3975万元,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68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94万元。全年施工项目数87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69个。本年新增固定资产15664万元,比上年增长3.8%。 2004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33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23206元/人。 三、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全县拥有民用汽车2791辆,比上年增长2.2%,其中:载货汽车1441辆,比上年下降8.3%。载客汽车1330辆,比上年增长15.5%。公路通车里程1129公里,与上年持平。 邮电通信业抓住机遇,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管理,增强服务水平,使邮电通信业得到稳步发展。2004年,全县邮政、电信业全年完成营业收入3477万元,比上年增长0.5%,固定电话用户27046户,比上年增长0.7%,其中:住宅电话16532户,比上年下降0.8%;移动电话用户24641户,比上年增长60.4%。固定电话普及率达14.5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3.2部/百人。互联网接入用户4823户、注册拨号用户1889户。 四、贸易餐饮业和市场物价 消费环境继续得到改善和适度的物价上涨拉动,促进了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旺。2004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138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国有经济1889万元,比上年下降44.8%,集体经济400万元,比上年下降24.7%,个体私营经济19682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他经济4167万元,比上年增长5.6%。在零售总额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9627万元,餐饮业零售额4729万元。 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幅度高于上年水平。 五、财政、金融保险业 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坚持依法征税,做到应收尽收,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增长。2004年地方财政收入达4354万元,按同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增值税收入645万元,比上年增长28.2%;营业税收入1440万元,比上年增长86.5%;企业所得税68万元,比上年增长1.5%;个人所得税58万元,与上年持平。地方财政支出20259万元,比上年增长21.0%。 全县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各项存、贷款余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4年全县各项存款余额89839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0199万元,比上年增长42.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3096万元,比上年增长9.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9303万元,比上年增长30.2%。 保险事业不断加大服务力度,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2004年全县保险费收入2518万元,比上年增长31.9%,赔偿总支667万元,比上年下降13.7%,处理已决赔案达2457件。 六、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04年全县招收各类学生5352人,比上年下降6.0%,其中:高中739人,初中阶段2541人,小学2072人,各类在校学生23921人,比上年下降5.0%,其中:高中阶段1855人,初中阶段7318人,小学14748人,各类毕业生5554人,比上年下降5.8%,其中:高中阶段424人,初中阶段2352人,小学2778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4%,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普通高考上线人数继续上升。2004年普通高考报考人数483人,比上年增长26.8%;普通高考上线人数314人,比上年增长91.5%,录取人数357人,比上年增长48.8%,录取率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