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景东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普洱市景东县统计局

2004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谋求发展,国民经济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主要指标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全面完成了年初人代会提出来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2004年全县宏观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93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046万元,增长4.5%,增幅提高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546万元,增长9.5%,增幅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338万元,增长13.3%,增幅提高0.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上升,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43.5:22.2:34.3,一产业下降1.3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0.5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8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达56.5,提高1.5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947万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增值税3492万元,增长17.7%;营业税825万元,下降28.6%;企业所得税112万元,下降0.9%;个人所得税46万元,下降24.6%;农“四税”1037万元,26.1%。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6918万元,增长19.0%。其中,基本建设支出378万元;科教文卫事业费10795万元;农林水支出3336万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485万元;城市维护费支出320万元。

市场物价: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物价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

整体上升,根据不完全调查,粮食价格平均上涨了18.0%,肉类价格(综合价格)上涨了12.5%,蔬菜类(综合价格)上涨10.0%,农副产品综合价格上涨了14.8%,影响总指数上升2.3个百分点,达到105.6%。

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77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增幅提高10.0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701万元,下降15.1%;城镇工矿区完成投资2434万元,增长2.1%;农村私人投资完成5840万元,增长85.5%;农村集体完成投资4552万元,增长32.2%;其它投资完成7750万元,增长39.9%。私人投资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城镇工矿区私人和农村私人投资占投资完成额的29.3%,比去年提高5.9个百分点。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资金到位情况好于往年。2004年嘟噜河电站完成投资1668万元,异地扶贫二期工程完成投资1605万元,亚麻厂建设完成投资538万元,中密度纤维板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00万元,漫湾电站移民二次搬迁工程完成投资895万元。

二、主要产业

农业:农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1908万元,比去年增长17.6%(按现价计算)。其中,种植业产值37332万元,增长9.7%;林业产值12313万元,增长55.9%;畜牧业产值19883万元,增长16.4%;渔业产值876万元,增长17.4%。2004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采取了一糸列扶持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税费改革政策的推行为农民减少各项费用支出达725.6万元;对种植杂交水稻的农户进行良种直补兑现112.5万元;退耕还林稳步实施,兑现各项补贴近700万元;在新的农业税征收基础上下调一个百分点,为农民减轻负担近90万元;出台各项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在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这些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2004年全县粮食生产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局面,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3.7万亩,比上年增长1.1%;粮食总产量12.92万吨,比上年增长2.1%;甘蔗产量15.26万吨,比上年下降39.1%;茶叶产量2452吨,比上年增长8.4%;核桃产量1731吨,比上年增长27.7%。畜牧业生产呈现出栏和存栏同步增长的好势头,2004年大牲畜出栏达16733头,增长9.5%;肉猪出栏达180957头,增长17.2%;羊出栏33268只,增长5.2%;大牲畜存栏108425头,增长2.8%;生猪存栏359590头,增长4.5%;羊存栏132725只,增长7.8%。肉类总产量达15358吨,增长15.05;水产品达68吨,增长4.6%;蚕茧(鲜茧)产量738吨,增长93.2%。

工业:工业生产继续下滑,经济效益继续好转。全年完成工业现价产值2231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下降3.6%,实现工业增加值17300万元(含两站增值税),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增长12.5%,增长幅度提高3.2个百分点。县内工业继续下滑,主要工业企业生产规模有所萎缩。制糖工业经过改造,经济效益有所好转,由于甘蔗种植面积减少25437亩,产量下降97996吨,产值比去年下降1161.2万元;林产工业集团公司受到企业改造和松脂市场放开经营的影响,产值比去年减少4289.8万元;水泥厂受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生产成本增加,效益有所回落。在重点监测的七个主要工业产品中,出现四减三增的格局,增长的产品有原煤、发电量和水泥,分别比去年增长37.3%、55.2%和17.1%;下降的四个主要产品是食糖、酒精、松香和松节油,分别比去年下降21.5%、30.0%、6.9%、32.2%。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6072万元,比上年增长2.1%。房屋施工面积达76488平方米,下降14.8%;竣工面积43514平方米,下降14.9%。建筑业企业效益有所下降,全年实现工程结算收入4320万元,下降22.7%;实现工程结算利润768万元,下降10.3%;按施工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5.59万元/人,下降3.6%。

批发零售业:消费品市场逐步趋旺,乡村市场首次出现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385万元,比去年增长10.3%,增长幅度提高6.9个百分点。其中,县城市场实现零售额22806万元,增长9.5%,增幅提高3.9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0579万元,增长12.1%,增幅提高13.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0497万元,增长10.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710万元,增长6.3%;其它业实现零售额178万元,增长27.1%。扭转了乡村市场6年来持续下降的不利局面,首次实现了乡村市场和县城市场的同步增长。超市、连锁商店等新型业态的逐步发展,居民的消费观念有了较大转变,消费欲望继续高涨。

金融保险业:金融市场运行基本正常,保险市场平稳发展。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有所缩小,资金回笼力度加大。200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81821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54916万元,增长11.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57784万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3156万元,比年初增加1917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4628万元,比年初减少2265万元。保险市场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881.3万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762.6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118.7万元。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513万元,其中,财产保险给付支出345.2万元,人寿保险给付支出167.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