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思茅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7 普洱市思茅区统计局

翠云区人民政府统计局

2005年3月10日

2004年是撤市建区的第一年,是建设新翠云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发展思路,认真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奋力开拓,锐意进取,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889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310万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6822万元,增长37.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6758万元,增长19.1%。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加强。2004年区委、区政府按照稳粮调结构的原则,发挥区域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确保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34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310万元,增长2.5%。

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产量49548吨,比上年增产1.2%。其中:夏粮减产33.6%,秋粮增产5.2%。

经济作物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主要产品产量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

畜牧业较快发展。

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4025吨,比上年增长16.7%。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48万亩,松脂生产4106吨,比上年下降18.0%,全年全社会木材生产量268224立方米,下降1.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4年财政用于支持农村生产的资金达1326万元,修建各类水利工程1878件,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34%。农业机械总动力9057万瓦特,增长12.9%;农业化肥施用量(折纯)3201吨,增长3.4%;农村用电量729万千瓦小时,下降1.4%。

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实施了三个贫困村的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采取部门挂钩、小额信贷、异地搬迁等多种形式,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2004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8899万元,增长27.1%;完成工业总产值9529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实现产值76646万元,增长26.1%。

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22006万元,增长29.7%;重工业完成产值73290万元,增长29.9%。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从全部独立核算的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上以的非国有企业看,产品销售收入72239万元,比上年增长29.1%;产品销售率为98.8%;利税总额-2307万元,减亏3844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9719万元,下降18.7%。

在市场需求作用下,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2004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7923万元,增长46.5%;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2675万元,比上年下降6.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2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3%;房屋竣工面积30.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4%。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力度继续加大,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54096万元,比上年增长46.1%。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09148万元,增长76.4%;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1006万元,增长55.6%。

分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投资114392万元,增长77.0%;更新改造投资3826万元,下降68.2%;房地产开发投资8682万元,下降28.0%;其他投资2137万元,下降4.2%。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力做好重点工程建设的协调服务,思小路和糯扎渡电站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市政建设不断推进,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生态垃圾处理场、城市广场、灯光工程、南部区河网改造等一批公用设施顺利完工;梅子湖旅游环线、莲花路油路铺设、曙光路、园西路、振兴北路改扩建等撤地设市配套项目全面竣工;月光路、民航路、振兴中路、思澜路出口段等路面改造按计划完成;茶名人园、民族大团结浮雕、茶文化群雕等城市精品相继建成。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2004年完成货运量372万吨,比上年增长1.9%;货物周转量10062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完成客运量673万人,比上年增长1.4%;客运周转量72470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0%。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821公里。

邮电通信业迅猛发展。2004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594万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53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1241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70604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39062户。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商贸经济日趋繁荣,五一路步行街、时尚精品城、百姓超市等商贸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相继建成使用,以高家寨农家乐为代表的一批民族文化特色餐饮渐成气候。200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435.3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增幅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86638.2万元,增长13.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6797.1万元,增长25.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消费品零售额12082.5万元,下降4.1%;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14259.9万元,增长19.1%;私有经济52649万元,增长33.2%;其他经济14443.9万元,下降16.7%。

物价总水平有所上涨。根据普洱城调资料显示,以居民消费价格为代表的市场物价价格明显上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3.6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29.8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7.8个百分。

六、对外经济与旅游业

对外贸易发展缓慢。2004年完成进出口总值38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1.4%,其中:进口完成48万美元,下降80.2%,出口完成332万美元,下降18.2%。

旅游发展规划通过省级评审,高家寨彝家乐和龙潭南本旅游景点己对外开放,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旅游事业有了较快发展。2004年共接待国际、国内游客67.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003万元,比上年增长115.4%。

七、非公有制经济

2004年末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7189户,从业人员14150人,注册资金1330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2%、22.2%、68.5%。私营企业306户,从业人员3591人,注册资金2433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5%、26.4%、28.2%。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4935万元,比上年增长40.1%,占财政收入的44.2%。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