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思茅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4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2217万元,比上年增长1.6%,一般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1161万元,增长12.4%。财政支出26026万元,比上年增长6.7%。 金融运行状况良好。2004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8855万元,比年初增长17.6%。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11348万元,增长13.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3127万元,比年初增长11.1%。全年货币净回笼10323万元。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2004年,人寿保险费收入5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6.9%,已决死伤医疗给付3190件,死伤医疗给付金额达660万元,比上年下降29.2%。财产保险费收入2692万元,比上年增长33.7%,已决赔偿案件2646件,赔款金额达1408万元,比上年增长33.6%。 九、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实施重点科技项目29个,颁发科技成果奖13项。科技培训力度加大,完成各类实用技术培训3.6万人次,全民科普意识不断增强,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2004年,全区有幼儿园21所,在园幼儿6149人,幼儿教师219人;小学77所,在校学生21001人,专任教师1301人;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13329人,专任教师94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高考、中考升学率不断提高。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二届民族茶艺表演大赛,举办了首届农民民族体育运动会暨农村文艺汇演,开通了农村有线电视网,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7.5%,丰富了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2004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1个,床位989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86人,其中,医生746人。农村卫生改革进一步深化,完成乡(镇)卫生院“三权”上划管理,新建27个村卫生室,启动了防治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 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66平方公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4年末全区总人口为230206人,比上年末增长3.8%,人口出生率为9.26‰,死亡率为2.76‰,自然增长率为6.5‰。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4年,全社会从业人员142299人,比上年增长0.6%,全区在岗职工人数为40959人,比上年下降10.9%,全年发放工资总额39645万元,比上年增长5.0%,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773元,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1元,比上年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1737元,比上年增长8.6%。 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加快。2004年末,全区有19687人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年收缴养老保险金3900万元,享受社会养老金的离退休职工7024人,支付离退休金4764万元,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3440户6316人,全年发放低保金620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注:1、本公报所列数字,除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外,均为正式年报数,各项指标对比基数均为《思茅市统计年鉴——2003年》发表的正式数据。 2、人口数为按常住人口统计数。 3、社会发展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