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古城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7 丽江市古城区统计局

丽江市古城区统计局

2006年4月

2005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努力克服了雪灾冻害、高温干旱等灾害造成的重重困难,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区经济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为实施“十一五”规划打下了坚强的综合实力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5年古城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164万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52851万元,增长23.0%;第三产业增加值140507万元,增长12.5%,一、二、三产业比重为8.2:25.1:66.7。

古城区设立三年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每年的计划任务。全区生产总值与2002年相比,增长53.8%,平均每年递增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增长16.2%,平均每年递增5.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7.0%,平均每年递增25.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8.2%,平均每年递增14.0%。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02年的10.5:18.7:70.8调整为2005年的8.2:25.1:66.7。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5%(见附表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8.5%,消费品价格下降0.6%。工业品价格上涨4.7%。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16.5%,农产品类价格上涨4.1%。

全区坚定不移地实施经营城市战略,不断拓展城市空间,盘活城市资产,优化城市资源,提升城市档次,完善城市功能,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2005年城区面积达22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达8万人以上,全区城市化水平达58%。城市绿化覆盖面积44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26.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7平方米。

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农民增收难度依然很大;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支柱产业单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城市经营和建设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农业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村经济蓬勃发展。200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961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其中:农业产值12459万元,增长1.1%;林业产值1328万元,下降2%;畜牧业产值14409万元,增长11.8%;渔业产值962万元,增长10%。实现农业增加值15996万元,增长5.6%。与2002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16.2%,平均每年增长5.1%。

2005年粮食总产量35,419吨 ,同比下降4.7%;油料产量1,167吨,同比下降12.5%;蔬菜产量6,061吨,同比下降81.3%。烤烟产量773吨,同比增长27.6%;水果产量418.7吨,同比增长2.1%。

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2005年生猪出栏头数120951头,同比增长11.9%,牛出栏头数7603头,同比增长16.8%,羊出栏头数30525只,同比增长19%。全年肉类总产量11111吨,同比增长13.1%,牛奶产量369吨,同比增长17.6%,禽蛋产量517吨,同比增长4.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650万瓦特,比上年增长3.2%,共有大中型拖拉机530台,小型拖拉机2,046台;农村用电量863万度,比上年增长8.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624公顷,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6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5年,全区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以加快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重点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支持重大项目等各项工作。同时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39577万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803万元,比上年增长41.6%;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9774万元,比上年下降3.8%。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515万元,比上年增长4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28476万元,比上年增长48.9%;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5,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1%。与200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08倍。2005年主要工业产品有增有减(见附表3)。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690万元,同比增长79.5%,实现增加值5,370万元,比上年增长67.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0.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4.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各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05年全区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3.4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国有经济控股完成投资5.9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城镇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农村固定资产完成投资5362万元,比上年增长38.6%。城镇单位投资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9.2亿元,比上年增长74.5%;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2亿元,比上年下降4.3%;房地产开发投资11亿元,比上年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按行业分见附表3。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尤其是电力工业投资12.4亿元,增长76.8%。重大项目占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加重,实施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取得新成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呈现出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区县分设三年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2个,实际到位投资46.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35万美元。

房地产投资增幅趋缓。2005年全区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完成10.96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84171万元,比上年增长35.3%。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32.4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

五、批发零售贸易业

社会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品市场销售稳步增长。200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城市(区县)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农村(区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86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占16.5%,集体经济占11.6%,个体私营经济占71.9%,在全区消费品市场中,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主体。与2002年相比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51.8%,平均每年增长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