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威信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威信县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积极探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途径和方式,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机与活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县生产总值达9564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302万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232万元,比上年增长3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3.4%。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26:45,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较小,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后劲不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取得新的突破,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的途径狭窄,新农村建设基础薄弱、困难多。工业发展滞后,多数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结构单一,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任重道远。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大项目支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源结构单一,新的增长点不多。社会保障体系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电力紧缺,原煤、汽油、柴油等物资供应总体偏紧,价格大幅度上涨。 二、农业 全县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推进扶贫开发进程,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克服了冰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粮食总产量达123227吨,比上年增长1.4%;油菜籽产量4131吨,比上年下降4.9%;烤烟产量3000吨,比上年下降1.8%。全县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为40709万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22111万元,比上年增长3.9%;林业产值1280万元,比上年增长8.6%;牧业、渔业产值16548万元,比上年增长6.3%;服务业产值770万元,比上年增长2.0%。 造林绿化与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当年造林面积达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4.3%。 全县切实抓好畜牧业生产,加大畜禽结构调整力度,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特色畜产品,推进畜牧业体制改革,强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组建流通实体和中介服务组织,搞活畜禽产品流通,促进了畜牧业的平稳发展。肥猪出栏15.78万头,比上年增长3.9%。大牲畜出栏1.1万头,比上年增长2.4%。家禽出栏51.97万只,比上年下降5.7%。禽蛋产量达978吨,比上年下降4.9%。肉类总产量15204吨,比上年增长3.1%。年末生猪存栏17.58万头,比上年下降3.9%。大牲畜存栏5.32万头,比上年下降4.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7684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3503万千瓦时,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达8190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1139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06吨、农药使用量111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8260公顷,比上年下降2.3%。拥有乡村从业人员18.02万人。 三、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原煤253万吨,比上年增长1.3倍。发电量1138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3%。水泥12.4万吨,比上年增长6.6%。白酒4340吨,比上年增长14.4%。电石产量2930吨,比上年下降56.4%。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6980万元,比上年增长46.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598万元,比上年增长38.4%。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32382万元,比上年增长50.6%。国有工业总产值3167万元,比上年增长77.8%。集体工业总产值1265万元,同比增长2.1%。个体、私营及其他工业总产值42548万元,比上年增长46.6%。实现工业增加值210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197万元,比上年增长51.4%。国有单位投资9950万元,比上年增长21.6%;集体单位投资730万元,比上年增长9.8%;城乡居民个人投资2389万元,比上年下降13.0%;小煤窑、小水电建设等投资12152万元,比上年增长1.4倍。 投资结构有所变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中的农林牧渔业水利业投资559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工业投资13003万元,比上年增长1.4倍;交通运输业投资2958万元,比上年下降3.5%;教育投资880万元,比上年增长6.3%。 五、交通、邮电 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平稳增长,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997公里。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565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2%,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512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4%。交通运输邮政业增加值367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4%。全县邮电业务总量达3288万元,比上年增长22.0%。年末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分别为29800户、2000户和2750户。有固定电话机9650部。 六、国内贸易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消费者信心进一步增强,商品销售额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县级零售额完成15817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县以下零售额完成10483万元,比上年增长0.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1842万元,比上年增长15.2%;个体及其他24458万元,比上年增长9.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7711万元,比上年增长20.3%;住宿和餐饮业完成3334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他行业完成5255万元,比上年下降17.0%。 七、财政、金融、保险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89万元,比上年增长30.0%,创分税制以来的最高水平。财政支出31558万元,比上年增长30.3%,支出是收入的8.8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