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永善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劳动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年末有就业人员数22.28万人,其中女性就业人员数10.21万人,城镇就业人员数1.77万人。有专业技术人员0.46万人,其中女性0.23万人。全年共开发就业岗位1820个,新增就业和再就业168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2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8%,有序组织劳务输出10009人,实现打工经济收入28900万元。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10元,比上年增长17.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05元,比上年增长3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比上年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034元,比上年下降6.1%。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共有1472人参加养老保险统筹,全年共发放养老金246万元;有5903人参加失业保险统筹,发放失业救济金94万元;有9858人参加医疗保险统筹,支付医疗保险金869万元;有470人参加工伤保险统筹,支付保险基金1902万元;参加生育保险统筹330人。 加强关注社会福利事业。全县全年对城市低保受益户3298户4035人发放低保金469万元。对农村低保受益户15403户39665人发放定期生活救助1428万元,对农村五保户1158户1168人发放定期生活救助84万元;全年共安排下拨灾区生活救济款207万元。年末共有优抚对象3586人,全年共对3586人发放各类补助金401万元;兑现义务兵家属优待金113人11万元。 十、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事业日益进步。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文体活动6场次,“2131”电影放映工程放映电影106场次。举办“溪洛渡之春”系列文艺庆典活动送出春联3300幅;推出新春灯谜800条、新春楹联600对、溪洛渡特别征联30对、知识竞赛600条。组织选手参加云南省“爱我家乡,唱响云南”旅游歌曲歌手大赛获银奖,接待外来演出团体3家。图书馆举办专题讲座2次;累计接待各类读者35000余人次;赠送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图书达12000余册;廖天云的作品《山云思》、《山魂》分别获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戏剧类一等奖、市级文学作品二等奖;夏廷安的摄影作品《瞧这一家子》获昭通新闻二等奖。 修建灯光球场4个,成功组织或承办了各类运动会和体育活动6场次。我县残疾人运动员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金奖1枚,银奖2枚;组队参加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11金12银2铜,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有3名学生被选入市田径运动队。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3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7个。卫生技术人员47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30人。卫生机构床位数440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208张。医院病床使用率80%,传染病发病率286.28人/10万人,婴儿死亡率25.07‰,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6.2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7%。全县有278486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68.5%。 十一、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9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国家1级;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8%;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3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4分贝;城市绿化覆盖率达10.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40%。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3起,比上年下降17.5%。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6人,下降60%;直接经济损失88万元,增长164.5%;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0起,造成2人死亡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亿元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0.33人。 注: 1、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社会发展有关指标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