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昭阳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年辖区内县及县以上独立自然科研单位2个,人员91人,其中科技人员74人,科研经费支出175万元。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全年共申报科技项目16个,申请项目资金860万元。 九、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景点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文化正逐步融为一体,向昭阳品牌发展。辖区内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量达27.3万册,比上年增长1.87%。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3.92%和94.25%,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和0.04个百分点。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2.71%,比上年提高1.97个百分点。成功举办了“中国黑颈鹤之乡•大山包摄影艺术节”。 年末全区卫生机构42个,其中医院16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334张,比上年增长26.99%,其中医院床位1818张,比上年增长28.48%,卫生院床位413张,比上年下降2.36%。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973人,比上年增长27.62%,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859人,比上年增长29.37%。 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57.76/10万,婴儿死亡率17.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3.5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1.61%,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61.83万人,比上年年净增5.09万人,参合率达90.58%。 投资464.2万元,完成100个村卫生室建设,启动总投资310万元的麻疯病院建设。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热火朝天,竞技体育倍受关注。在全省城市运动会上我区运动员取得金牌9枚、银牌12枚、铜牌6枚,获得团体总分第7名的成绩;成功举办了昭阳区“云南煤化杯”首届职工篮球运动会。 十、 资源、生态和安全生产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建设,安全生产的措施,受到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减排工作深入开展。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6.48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城市生活垃圾定时清运定点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55.18%。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达41.7381万吨,在上年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程度控制;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0%,达标率比上年下降9.25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全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0.3433万吨,比上年减少排放0.246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实现0排放。 全区森林面积达6.9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8.99%。 全年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70起,死亡19人,受伤55人,直接经济损失207.3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22%,死亡人数下降17%,受伤人数下降31%,直接经济损失下降5%。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51起,下降23%,死亡16人,下降11%,受伤55人,下降31%,直接经济损失165.46万元,上升17%;火灾事故17起,下降11%,死亡1人,下降67%,直接经济损失7.88万元,下降83%;煤矿事故1起,死亡1人,下降50%,直接经济损失22万元,下降26%;工矿商贸(非煤矿山)事故1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21人/亿元。 十一、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2008年末,全区总人口805441人,比上年末增加2748人。其中:常住人口800600人,男415397人,女385203人;城镇人口229532人,乡村人口571068人。 表6 2008年昭阳人口基本情况(单位:人) 指标名称 年末数 比重(%) 年末总人口 其中:常住人口 男性 女性 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汉族人口 少数民族人口 805441 800600 415397 385203 680463 120137 229532 571068 668807 131793 100 99.40 51.88 48.12 84.99 15.01 28.67 71.33 83.54 16.46 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95元,比上年增长23.7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17元,比上年增长34.03%,其中:食品支出1128元,比上年增长33.49%。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49元,比上年增长12.5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714元,比上年增长16.60%,其中:食品支出3450元,比上年增长31.63%。 辖区内2008年全部单位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26842元,增长23.18%。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6.10%,其中:城镇44.72%,农村50.90%。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按照“双考”规程,安置2007年度冬季退役士兵、转业士官77人。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1.1万人(次),累计输出14.88万人(次)。年末全区就业人员达43.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8万人。其中:农村就业人员36.02万人,城镇就业人员7.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973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城镇登记失业率4.5%。全部单位职工人数4.9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3.75万人。 全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31096人,比上年增长8.88%;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43048人,比上年增长24.57%;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28222人,比上年增长0.51%。 全区农村居民44738人享受农村低保,3556人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城镇居民23308人享受城市低保,内退职工1812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通过“一折通”发放良种、农机、具等各种补贴6667.82万元,发放各类救灾款1519.2万元。对294名城市低保对象和1298名农村特困群众进行了医疗救助,支付救助金258.84万元。为农村特困群众支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费76.26万元。民生问题受到极大关注,得到逐步改善。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年快报数据,各项指标及数据解释权在区统计局。 2、生产总值、各项增加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5、人口指标的总人口和各项指标比重为公安提供。常住人口数为市局反馈数外,其他项均由比重推算。 6、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