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昭阳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昭阳区统计局 2006年4月15日 2005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执行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和部署,围绕既定的“十五”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克服了经济运行中诸多不利因素,使国民经济较好运行、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昭阳辖区实现生产总值(GDP)56738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增幅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762万元,增长1.1%,对GDP增长的贡献为0.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87313万元,增长15.12%,对GDP增长的贡献为7.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98306万元,增长10.5%,对GDP增长的贡献为3.83个百分点。昭阳区属实现生产总值(GDP)230984万元,同比增长10.6%,增幅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799万元,同比增长1.0%,对GDP增长的贡献为0.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6065万元,同比增长9.7%,对GDP增长的贡献为个1.40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22120万元,同比增长17.1%,对GDP增长的贡献为8.88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有新变化,辖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3.97∶46.18∶39.85调整为14.41:50.64:34.95。人均GDP为7399元,比上年增长10.2%。区属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从上年的34.57∶15.14∶50.29调整为 31.52:15.61:52.87。 辖区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3776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十五”期间辖区GDP年平均增长7.71%,比“九五”期间的年平均增速慢0.28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农业投入不足, 农民从事非农业技能培训力度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困难;城镇人口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物价涨势相对平稳,部分低收入家庭生活窘迫;经济结构调整步履缓慢,新的产业支柱尚未形成,与处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内城市相比相对差距仍然较大;生态依然脆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仍显突出。 二、农业 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下降幅度得到有效控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6.07万吨 ,比上年减少27.77%;烤烟产量1.27万吨,增长5.22%;蔬菜产量14.55万吨,增长18.53%;水果产量8.65万吨,增长28.86%。 区畜牧业、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4.51万吨,比上年增长3.45%;牛奶产量0.16万吨,比上年增长1.02%;水产品产量0.038万吨,比上年增长6.18%。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1050千公顷,比上年下降幅度较大。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2943.5万瓦特,比上年增长4.48%;农村用电量333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86%。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5年,全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增长,经济效益保持较好水平。辖区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 265831 万元,比上年增长 16.18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58881万元,增长16.65 %。区属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3665万元,比上年增长5.0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年卷烟产量48.29万箱,增长21.79%;机制纸及纸板产量 0.21万吨,下降11.43%;原煤产量37.36万吨,比上年增长33.43%;发电量 52084万千瓦小时,增长37.68%;水泥产量 17.78万吨,增长7.11%。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一定改善。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利税 181547万元,实现利润28207万元。从主要工业行业来看,烟草制品业实现利税17530万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税 -5636万元。全区工业企业亏损面为4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4199万元。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利税886万元,实现利润-331万元。 全区建筑业稳步发展,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2005年辖区建筑业完成增加值 21482万元,比上年增长 2.46 %。全区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7075万元,比上年减少5.70 %;企业实现利润 8358万元,增长2. 68倍;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 57582元/人,下降17.42%;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232万平方米,减少47.56%;竣工面积26272万平方米,减少 45.04%。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辖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94667万元,比上年减少12.35%;区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80711万元,比上年增长25.83%。辖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农业投资833万元,比上年减少9.85%;水利投资 5355万元,增长 76.62%;全区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8个,完成投资273.15万元,分别增长14.29%和22.35%,重大项目占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4.52%,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取得新成效,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2005年商品房市场更加向着居民需求发展。全区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完成 8887万元,比上年减少34.42%。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6.6 万平方米,增长2.0%;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 12.61万平方米,减少1.71%;商品房屋销售额175.47万元,增长1.49%。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 11.01%,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渐趋活跃。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7571元,比上年增长7.5%;区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8745万元,比上年增长 13.5%。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0471万元,增长8.0%;农村(县及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7100 万元,增长5.78%。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繁荣市场的活跃力量。2005年,辖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6895万元,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95632万元,占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7.0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销售额比上年减少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50倍;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7.78%。 市场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低于上年涨幅 2.3个百分点,通胀压力明显减弱。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7.5%。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为31347万元,比上年增长 14.0%。全年公路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 1778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16%,旅客周转量44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