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盐津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7 昭通市盐津县统计局

盐津县统计局

2007年3月15日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农特产品基地县、能源化工基地县、关隘生态旅游县”的战略目标和“建设新型农村,推进工业进程,增强三产活力,夯实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盐津”的工作思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发展举措,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举全县之力战胜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超额和园满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为“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12134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7.2%。剔除“水-麻”公路投资(县级)实现生产总值107074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3978万元,增长2.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7851万元,增长31.5%,其中:县级完成增加值33578万元,同比增长28.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9518万元,增长16.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5.2%、27.9%、36.9%调整为31.7%、31.4%、36.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6%、50.4%、37.0%。三次产业分别带动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7.4个百分点、5.5个百分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发展基础依然薄弱,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工业发展基础脆弱,规模小,结构单一且不尽合理,发展后劲不足;三产业行业多、分布广,潜力大,但我县第三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许多行业的发展潜力还没得到释放;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公共财政能力较弱;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二、农   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895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6.6%,其中:种植业产值20835万元,比上年增长7.3%,林业产值3388万元,比上年增长34.9%,畜牧业产值19512万元,比上年增长1.7%。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851公顷,比上年减少144公顷,油料作物面积2345公顷,比上年增加96公顷,蔬菜面积7836公顷,比上年增加376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00253吨,比上年增产2071吨,增2.1%;油料产量24804百公斤,增长3.7%;茶叶14993百公斤,比上年下降3.6%甘蔗产量12005百公斤,比上年增长34.3%。

表1: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 位绝对数比上年±%

粮食总产量 其中:稻谷 玉米 薯类 油料产量 其中:油菜籽 花生 甘蔗产量 茶叶产量吨 吨 吨 吨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100253 19858 57015 17968 24804 13370 11340 12005 14993 2.1 3.8 2.3 0.7 3.7 9.3 -2.2 34.3 -3.6

林业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目标 ,以森林管护、森林防火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00公顷,全部属于天保工程造林。在造林面积中,防护林200公顷。全年完成零星(四旁)植树87万株。年末封山育林面积2867公顷,其中:2006年新增667公顷。森林管护面积78400公顷。育苗16公顷。农村能源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全年建设沼气池1700口,节能灶400眼。森林管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表2:2006年主要林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五倍籽  竹笋干  核桃    板粟    乌桕子  油桐籽  生漆    木材    竹材   单位 百公斤百公斤百公斤百公斤百公斤百公斤百公斤立方米万根绝对数 499 4287 288 553 45 130 64 13455 582比上年±% -2.9 3.4 9.5 30.7 7.1 -5.1 8.2 1.2倍 -18.9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年内生猪出栏219662头,比上年增长1.5%,存栏298036头,比上年同期增长0.9%。全县肉类总产量达19184吨,比上年增长3.1%。

表3:2006年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及畜禽存栏量

产品名称单位绝对数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其中:猪肉 禽肉 大牲畜年末存栏 生猪年末存栏  吨 吨 吨 头 头 19184 17948 750 30721 2980363.1 3.2 0.4 -8.3 0.9

羊年末存栏 家禽存栏 肥猪出栏 家禽出栏只 只 头 只9727 479584 219662 398025-14.7 -7.2 1.5 -2.6

2006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739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5300公顷,农田水利有效灌溉程度达28.5%。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7万千瓦,比上年下降9.8%,农村用电量1670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8.3%。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计算)5186吨,比上年减少50吨,自来水受益村达45个,通电话的村78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290万元,比上年增长31.2%,实现工业增加值2587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7947万元,比上年增长61.1%实现增加值16875万元,比上年增长6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2836万元,比上年增长59.5%,产品销售率达99.3%,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较好。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增加值计算)64754元/人。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水泥、电石等产量增长较快。

表4:200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绝对数比上年±%

原煤 发电量 水泥 饮料酒 电石万吨 万千瓦小时吨 吨 吨 128.6  15826  153936  1306  95038    16.4 2.6 29.4 -0.3 59.4

全县有建筑企业2个,实现总产值4449万元,完成房屋竣工面积31941平方米,实现利润86.5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754万元,比上年增长32.6%。剔除“水-麻”公路(县级)完成投资52054万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城镇投资40393万元,比上年增长16.4%;房地产开发投资5144万元,比上年增长1.4倍;农村投资6391万元,比上年增长97.9%。全年用于农业水利的投资635万元,比上年减少1.7%,占投资总额的1.2%。交通运输投资6188万元,比上年增长1.3倍,占总投资的比重为11.9%;能源及原材料工业投资26318万元,比上年下降8.8%,占总投资的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