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新平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7 玉溪市新平县统计局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公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客货运输平稳发展。完成了县乡弹石路主体工程、戛洒至大红山油路建设等工程,恩水公路油路铺筑进展顺利,公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836公里,比去年增加98公里,增长2.1%,其中:省管公路330公里,县道455会里,乡村公路1700公里,村组公路2132公里。公路密度114.5公里/百平方公里,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年末拥有各种汽车1160辆,增长23.8%,其中:私人汽车686辆。拖拉机5574 台。全年货物运输量163万吨,增长12.4%,货运周转量7789万吨公里,增长0.6%,客运量70万人,客运周转量6439万人公里,下降 1.2%。

邮政电信进一步发展,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全年报刊杂志累计发行211万份,函件30万件,报刊期发数3万份。电话机总数 51844部,比去年增加11447部,增长28.3%,其中:固定电话24304部,增长0.4%,移动电话27497部,增长69.9%。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9.0部,移动电话10.2部。电话普及率19.2部/百人。

六、招商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

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2003年,完成国内经协项目25项,项目总投资65228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0081万元,增长20.0%。利用国外资金103万美元,实现零的突破,外贸出口53万美元,增长7倍。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年末全县共有个体私营企业5341户,比去年增加287户,增长5.7%,其中:私营企业82户。总产值实现30610万元,增长 10.3%,个私增加值实现29941万元,增长60.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1%,比去年提高了9.8个百分点。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工作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和“适度从紧、量入为出、保重点、保机构运转”的原则,在资金供求矛盾极为突出的情况下,保证了职工工资发放、机关运转和重点项目支出的需要。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含基.金收入)8175万元,增长11.1%。县本级收入4714万元,增长33.5%,县以下收入3461万元,下降9.3%。国税收入6447万元,下降10.9%,地税收入6716万元,增长8.9%。完成地方财政支出(含基金支出)26679万元,增长3.7%,其中:县级支出21287万元,增长37.0%,县以下支出5392万元,下降47.1%。

金融业运行良好,存货款余额双增长,存货比率下降。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3019万元,增长13.2%,货款余额76848万元,增长4.3%,存货比率 62.5%,比去年下降了5.3个百分点;现金收入243544万元,增长19.2%,现金支出277906万元,增长1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76661万元,增长17.3%,人均储蓄2860元,增长16.0%。

保险业蓬勃发展,覆盖面逐年提高。年末保险承保金额374714万元,下降28.1%,其中:人寿保险166157万元,财产保险208556万元。保险业务收入3903万元,增长23.7%,其中:人寿保险2474万元,财产保险1429万元。保险赔偿支出1446万元,增长13.9%。

家庭财产保险21万元,增长75.0%。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广播电视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技下乡力度加大,科普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908人。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1%,比去年提高了0. 6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教学点)142所,其中:小学124所、初中14所。教职员工3087人,其中:小学1711人,职中12人。专任教师2596人,其中:小学1582人,职中:12人。在校学生39858人,增长5.5%,其中:小学19698人,下降5.4%。毕业学生12393人,其中:小学449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7%,小学巩固率99.7%,小学升学率100.0%,初中升学率63.6%,高中升学率 47.9%。

文化事业丰富多彩、健康活跃。全县共有电影放映单位6个,放映场次406场,观众10万人次。文艺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56场,观众5万人次,图书馆1个。图书发行120万册,发行收入667万元。

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升级改造步伐加快,收听收看质量明显改善。全县共有电视用户24130户,微波用户3打5户。全年广播播出稿件2310篇,电视台共播出新闻2171条,被省台采用14条,市台采用274条。中央电视台播出专题一部三集,与云南台专栏合作5期。年末共有地面卫星接收站428座,广播覆盖率98.1%,电视覆盖率98.5%。

九、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疾病预防拉制体系和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提高了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群众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年末卫生机构17个(县级7个),私立医院1个,医院床位568张,卫生技术人员469人,其中:护师护士149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人,每一名卫生技术人员负担人数574人。村级卫生所119个,乡村医生343人。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平体育馆主体工程投入使用。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运动会331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28次,成功承办“香格里拉杯”世界公园定向赛新平站比赛和“体彩杯”中国女篮巡回表演赛。获市级以上奖牌40枚。全县体育人口118432人。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 99.9%。

十、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质量有所提高。年末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2976 人,比去年减13.1%,其中:国有经济单位9365人,城镇集体经济单位572人,其它经济单位3039人。私营经济3804人。全年共发放职工工资 16534万元,减9.1%,其中:国有经济单位13127万元,减4.7%,私营企业1389万元。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13015元,增长1.8%,其中:国有经济单位13883万元,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2977元,增长4.6%,纯收入2077元,增长4.6%,可支配收入2009元,增长3.7%。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693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08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30元。年末村民(社区)委员会119个,村民小组 1454个。自来水受益村数116个。通汽车村数119个,村民小组1325个。通电村数118个,村民小组1437个。通电话村数94个。

十一、人口与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效果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2003年末,全县总户数72096户,增长1.1%,其中:农业户数65238户。总人口269725 人,增长0.5%,非农业人口34773人,增长1.1%,彝族傣族人口170057人,增长1.0%,占全县总人口的63.0%。年内出生人口3199 人,出生率11.89‰,死亡人口1550人,死亡率5.76‰,人口自然增长率6.13‰,比去年下降了1.23个千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