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元江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元江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深化改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元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元江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呈现出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景象。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县实现现价生产总值(GDP)191873万元,比上年增加2989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业)增加值66577万元,比上年增加10699万元;第二产业(工业及建筑业)增加值54916万元,比上年增加897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0380万元,比上年增加10225万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4.70%、28.62%、36.68%。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实现生产总值166393万元,增长1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432万元,增长6.69%;第二产业增加值43606万元,增长16.90%;第三产业增加值65355万元,增长11.99%。人均生产总值8928元,比上年增加1302元,按可比价增长10.01%。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7年,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狠抓烤烟生产,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农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98290万元,比上年增加1787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2115万元,比上年增加13197万元;林业产值1296万元,比上年增加262万元;畜牧业产值23352万元,比上年增加4425万元;渔业产值1089万元,比上年增加119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38万元,比上年增加7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396万元,比上年增长9.9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3.36%、1.35%、23.75%、1.10%、0.44%。 新兴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全县芦荟产量11277吨,实现农业产值564万元,比上年减少42万元,减6.93%;,实现工业产值5617万元,比上年增加577万元,增长11.45%;茉莉花鲜花交易量达2517吨,实现农业产值1905万元,加工花茶3304吨,实现工业产值325万元;种植热带花卉2703亩,比上年减少339亩,实现产值2560万元,比上年增加543万元,增长26.92%;青枣产量4273吨,实现产值1564万元。 林业工作稳步向前发展,全年实现林业产值(现价)1296万元,完成造林面积1.75万亩;义务植树49万株。全县森林面积覆盖率达41.5%。 畜牧业生产进一步向前推进,全年完成畜牧业产值(现价)23351万元,比上年增加4224万元。 渔业生产发展平稳,全年水产品产量1096吨,比上年增加141吨,实现总产值(现价)1090万元,比上年增加119万元;全县水产养殖面积8550亩,其中:坝塘2389亩;水库6131亩。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年末农村劳动力119330人,占农业人口的68.87%;年末总耕地面积266108亩,其中:水田78229亩,地184092亩(水浇地47227亩),临时性耕地3787亩,农民人均拥有耕地1.53亩。全年完成农田水利化建设项目97项(不含小水窖),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201亩,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6.30万亩,水利化程度达62.15%,全县年末实有水库45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41座,水库总库容10414万立方米;小坝塘76座,总库容183万立方米。全年完成供水量15726万立方米,其中:农业供水13993万立方米;工业供水921万立方米;城镇生活供水405万立方米;农村生活供水407万立方米。全县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113.65万瓦特;化肥施用量38113吨,比上年减少1568吨,减3.95%;农药使用量190410公斤,比上年增加20239公斤,增长11.89%;农膜使用量202吨,比上年减少13吨,减速31.52%。 乡镇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发展力度,全县乡镇企业稳定发展。2007年末,全县共有乡镇企业6906个,从业人员25535人,实现营业总收入237120万元,比上年增加35959万元,增长17.88%;实现现价总产值220149万元,比上年增加45720万元,增长26.21%;实现利税总额33925万元,比上年增加8547万元,增长120.61%。 三、工业。 2007年,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镍矿开发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年末,全县共有工业企业466个,其中:国有工业5个;集体工业1个;有限责任公司5个;股份有限公司2个;港澳台投资工业1个;私营工业54个;个体工业398个。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35956万元,比上年增加29685万元,其中:制糖业产值22179万元,比上年增加301万元;镍矿开发业产值33319万元,比上年增加16050万元。总产值中: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产值13228万元,占9.73%;股份制工业和港澳台投资工业70392万元,占51.78%;私营工业41098万元,占30.23%;个体工业11238万元,占8.26%。全年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49393万元,比上年增加8143万元,按可比价增长17.51%。2007年,全县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共15个,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98215万元,比上年增加25041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12986万元,比上年增加44068万元,增长63.94%,实现利税总额21786万元,比上年增加6518万元,增长42.69%。规模以上亏损工业企业5个,亏损面为33.33%,比上年缩小6.67个百分点,亏损额为1692万元,增亏627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56054万元,比上年增加13330万元,增长31.20%,其中:城镇投资40645万元,比上年增加6685万元,增长19.68%;房地产开发投资24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71万元,增长629.48%;农村投资8347万元,比上年增加3600万元,增长75.84%;农村私人投资4662万元,比上年增加974万元,增长26.41%。本年施工项目99个,其中:城镇74个,房地产开发1个,农村投资24个。竣工项目85个,其中:城镇62个,农村投资23个。施工房屋面积200664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53385平方米。本年新增固定资产47457万元。 2007年末全县共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5家,从业人员665人,实现总产值1953万元,全县建筑业增加值5523万元,比上年增加827万元,增长1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