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新平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7 玉溪市新平县统计局

2002年,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及县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经济发展目标任务,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为目标,锐意进取,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采取扎实有力措施,狠抓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企业改革发展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影响,“ 十·五”计划开局良好,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三增长、四突破”目标任务。全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现价)80086万元,比去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31632万元;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23207万元;第三产业(除一、二产业外的所有行业)增加值25247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5.7%、3.9%、15.3%。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80632万元,比去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823万元,比去年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3521万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25288万元,比去年增长15.8%。工农业总产值(可比价)85402万元,比去年增长14.1%,其中;工业总产值50452万元,增长16.8%;农业总产值 34950万元,增长10.3%。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4110万元,比去年增加412万元,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93万元(不含基金收入),比去年下降2.3%,完成地方财政支出25490万元(不含基金支出),比去年增长4.0%。年末全社会劳动者人数161050人,比去年增加 2630人,增长1.7%,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121469人、12424人、27157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5.4%、7.7%、 16.9%。

2002年全县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总量小,运行效益低,有效需求不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专业化、区域化、产业化层次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财源单一,收支平衡难度大;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改革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压力加大等。上述这些因素制约着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农村经济

一年来,县委、政府始终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稳烟、强蔗、优粮、上果蔬、兴林畜”的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种植结构、品种结构调整有新的进展,重灾之年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现价)54142万元,比去年增长7.7%,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现价)127509万元,比去年增长2.7%,其中:非农行业产值73367万元,比去年下降0.6%,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7.5%。年末农村劳动力总数142199人,比去年增长1.4%,其中: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为121410人、6568人和14221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5.4%、4.6%、10.0%。

林业工作成效明显,造林质量明显提高,退耕还林工作卓有成效,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县完成造林面积55664亩,占市下达任务的97.6%,其中:退耕还林项目造林完成14500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项目飞播造林完成21636亩,人工造林4928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4500亩,机关义务植树100亩,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封山育林13075亩,义务植树64.4万株。投入造林资金520万元,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扎实有力,全年共发生山林火灾火警6起,占市人民政府下达控制指标的46%。森林覆盖率52.8%。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2446万元,比去年增长 7.0%,增加值1304万元,比去年增长17.0%。

畜牧业生产以商品肉鹅和良种仔猪生产为重点,加强疫病防治,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和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积极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和调整畜禽品种结构,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效益显著。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现价)16101万元,比去年增长9.2%;增加值8245万元,比去年增长2.2%,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26.1%。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水利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年末实有耕地328674亩,比去年下降2.6%,人均占有耕地1.40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5692万瓦特,比去年增长0.3%,大中型拖拉机1279台,小型拖拉机4285台。全年化肥施用量62619 吨,增长21.0%;农药使用量176吨,下降5.4%;农村用电量2666万度,增长1.5%;稳产高产农田93082亩,比去年增长5.8%,其中: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18056亩,比去年增长24.0%。年末拥有水库、坝塘538座,总库容10946万立方米,蓄水量7439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1座,库容346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113座,总库容6528万立方米,年末蓄水量4519万立方米。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8.45万亩,水利化程度56.15 %,比去年提高0.32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653吨,增长7.0%,实现渔业产值(现价)644万元,比去年增长6.9%,增加值380万元,比去年下降6.6%。

乡镇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效益有所提高。年末乡镇企业共有4920个,比去年增长1.8%,从业人员15030人;实现营业收入109706万元,比去年增长16.2%;现价总产值79108万元,增长9.3%;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14500万元,增长20.8%;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8.7%;实交税金1102万元,增长14.7%;利税总额实现8484万元,增长15.0%;年末固定资产原值35564万元,增长37.5%。

农村产业、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走“工业强县”之路,加快基础工业、加工基地建设,按“壮矿电、优蔗糖、扩松脂、兴加工、抓改革、强管理、重科技、创品牌”的工作思路,切实把工业经济作为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重中之重产业来抓紧抓好,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 60159万元,比去年增加2995万元,增长5.2%,其中:国有经济406万元,比去年下降83.9%,集体经济2367万元,比去年增长 12.0%,股份制经济37499万元,比去年增长5.3%,个体私营经济18629万元,增长16.2%,实现工业增加值(现价)19148万元,比去年增长0.1%,可比价增加值19500万元,增长1.0%。全部国有及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1个,亏损企业7个,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5670万元,比去年增亏5565万元,主要由于糖价下跌造成。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38775万元,增长3.0%;现价工业增加值11643万元,比去年下降24.7%;产品销售收入40251万元,比去年下降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