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红塔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17 玉溪市红塔区统计局

六、外向型经济

招商引资不断加强,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实施市外国内招商引资项目15项。围绕生态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的工业项目达到11个。实施国内引资项目合同总投资 44.4亿元人民币,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12.51亿元;实施国外引资项目4项,实施国外引资项目合同外资额1138.5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129.3万美元。对外贸易积极推进,2007年,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35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6.1%,其中:出口额3375万美元,进口额167万美元。

七、财税、金融

2007年,红塔区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继续实施“产业强区、生态立区、人才兴区、引资壮区、区域功能”五大战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组织收入,深化财政改革,优化支出结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依法理财,保证了工资发放、机构运转、社会稳定的支出,实现了地方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促进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大关,达到11.52亿元,比上年增收3.34亿元,增40.9%。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4.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6 亿元,增长65.1%。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大关,达到5.26亿元,完成预算的109.6%,比上年增收1.05亿元,增25%。全区地方财政支出完成9.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9亿元,增长21.2%。

金融秩序稳定,存、贷款余额继续增加。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5.77亿元,比年初增加36.20亿元,增长13.4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0.90亿元,比年初减少0.74 亿元,减0.7%。主要是受股市分流及通胀预期影响,进入股市、基市的资金明显增多,导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减少。贷款较快增长,结构得到调整,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额156.14 亿元,比年初增加25.29亿元,增长19.3%

八、环保与城建

环保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加强对大气污染治理,对全区20多座小冶炼厂、水泥厂进行环保治理,均实现了达标排放,关停冶炼企业4户,拆除高炉10座,拆除闲置烟囱19座,淘汰钢铁产能100万吨;在中心城区创建“噪声达标区”和“烟尘控制区”,实现噪音和烟尘达标排放;取缔中心城区面山采石场和取矿点5个;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太标钢铁公司等3户企业被国家列为千家节能行动计划企业;对区内的污水加强监控,减少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对水体的污染。全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形象大幅提升,为在全省率先建成第一个生态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围绕在全省率先建成第一个生态城市的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作全面加快,我区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第五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省政府评为省级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增加到20.6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增加到74公里。完成了玉溪大河防洪水系综合整治一期主体工程、聂耳文化广场、出流改道工程出水生态公园建设,成功将九龙池、星云湖的水引入中心城区,以“水”为特色、“聂耳精神”为品牌、“三乡文化”为底蕴的生态城市建设成效彰显。2007年,红塔区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 744 公顷,绿地率为36.1%,绿化覆盖率37.9%,公共绿地面积19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3平方米,对全区 64条街道继续实行全天保洁,日清扫清运垃圾150 吨,清运率达到100%。年累计清运生活垃圾5.5万吨。城市卫生保洁清扫面积达189 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今年新安果皮桶174只,维修、翻新果皮桶300多次,环卫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城市绿化水平大大提高,环境质量继续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