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红塔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03年,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强化税收征管,深化和完善各项改革,调整支出结构,努力增收节支,实现了地方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保证了工资发放、机构运转、重点建设的支出,促进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20890万元,比上年增4217万元,增长25.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678万元,增长25.5%。从预算级次看:区级完成7247万元,比上年增收1258万元,增长21.0%;乡镇级完成13643万元,比上年增收2959万元,增长27.7%。全区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8384万元,比上年增支8660万元,增长21.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8108万元,同比增支8588万元,增长21.7%。 金融系统继续强化宏观调控,保持货币稳定,加大收储、收贷力度,优化资金增量,盘活存量,有效地保证了经济建设的正常供应。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9.98亿元,比年初增加42.15亿元,增25.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7.43亿元,比年初增8.51亿元,增14.5%。各项贷款余额103.60亿元,比年初增加17.99亿元,增21.0%。年末累计现金回笼197.23亿元, 比上年增21.6%,累计投放202.68亿元,比上年增20.6%,现金投放两抵,净投放5.45亿元。 八、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的绿化、美化、亮光、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继续得到加强。2003年,全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3.0万人。全区城镇道路长度达到117.0公里,道路面积279万平方米;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2万吨/日,用水普及率达到9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208吨/日,建成无害公厕57座;园林绿化覆盖面积676公顷;园林绿地面积658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4.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6% 。街道路灯8188盏,市容环卫车36辆;公交汽车达到55辆,出租汽车达到314辆。“聂耳公园”等公共游乐场实行了免票入内全开放。 九、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 科技工作围绕“科技兴区”发展战略,积极组织实施科技计划,推广科学技术。2003年,全区共有8个工业科技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科技专项计划,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1项;国家“火炬计划”1项;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专项2项;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5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计划项目3项;市科技发展计划4项;区级科技项目8项。年内,1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4户);1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新产品;3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新产品;2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9个项目获市科学技术奖。 2003年,经国家和省正式认定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4户。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户(玉溪水松纸厂、玉溪市溶剂厂、玉溪环球彩印纸盒有限公司、云南红塔塑胶有限公司),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户(同乐太阳能设备厂、玉溪卷烟厂滤嘴棒分厂、玉溪玉兴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玉溪市香料厂、玉溪市卷烟专用胶厂、玉溪太标太阳能厂、玉溪科技印刷有限公司、玉溪高仓化工有限公司、玉溪市星源油墨厂、云南新兴仁恒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不断加强, 2003年,全区有学校109所。其中:高等院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中学25所(完全中学2所,高中3所,初中1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职业中学1所,私立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77所。共有在校学生75812人,比上年增6.8%。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2270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6529人(初中19171人,高中7358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187人 ;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8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99.52%;残疾儿童入学率98.22%,全区有专任教师4441人,比上年减3.3%。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文化工作坚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弘扬主旋律,文艺创作和演出作品硕果累累。2003年末,有文艺表演团体3个,群众艺术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 藏书46.1万册,其中:市图书馆藏书31.3万册;区图书馆藏书14.8万册。乡镇文化站11个,文化站藏书7.0万册。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2003年区文工团、区群艺馆共组织各种文艺活动为市党代会、区党代会、人代会会议或到部队、农村演出120场,观众15万人次,全年共为138个自然村(寨)放映科教片、故事片280场次,观众18万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广播电视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年末,全区有线电视网络总长1470公里,电视覆盖率达到99.6%。广播电视以突出深化国企改革、农业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特色农业、旧城改造、“非典”防治、招商引资、“民心工程”以及昆钢与红塔区100万吨钢铁基地建设等宣传重点;以及党的建设、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作了宣传报道。 十、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2003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卫生医疗机构326个,其中:城市医院12个;乡镇卫生院9个;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妇幼保健院(所)2个;卫生监督所2个;诊所医务室227个;卫生所72个。医疗机构共有病床1997张,每万人有病床51张。其中:城市医院病床1775张,农村医院病床222张。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96人,其中:执业医师854人,执业助理医师127人,注册护士791人。每万人有卫生技术人员63人。 卫生防疫工作以“服务群众,预防为主,改善环境,有益社会”为宗旨,坚持以“疾病控制为中心,卫生监督监测、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三级防保网的作用,各项防病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儿童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达99.5%,建卡率100%,建证率100%,卡痕率100%,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脊灰、白喉、百日咳连续24年、22年、15年无病例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91.66/10万,与去年相比下降16.9%。食品卫生餐具抽检合格率为86.1%,食品抽检合格率为86.0%,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率为100%,对查出“五病”的119人全部调离工作岗位。年内未发生重大疫情及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环境卫生、劳动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等工作正常运行,取得较好成绩。 妇幼卫生工作以“儿童优先,母亲安全”为宗旨,继续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生殖健康为基础”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区政府继续设置高危孕产妇管理基金7.3万元, 用于解决贫困或高危孕产妇住院困难。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78.5%, 新法接生率98.33% ,孕产妇死亡为0;儿童系数管理率为85.27%,婴儿死亡率为1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