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富源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7 曲靖市富源县统计局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为25556万元,增长21.0%。2005年末公路里程达1237.3公里,与上年持平。年末拥有各种车辆29429辆,比上年增长8.18%,其中个人拥有26642辆,比上年增长11.92%。

通讯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到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户数24747户,比上年增长4.29%。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同步较快增长。2005年全县共组织各级财政收入49313万元,比上年增长40.91%。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9970万元,增长26.62%;省级收入完成2479万元,增长28.05%;县乡两级收入完成26800万元,增长24.5%,收入创历史最好记录。财政支出完成51456万元,比上年增长17.18%。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比地方财政支出增幅高出39.45个百分点,财政收支形势趋好。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增长较快。2005年末,全县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26948万元,增长35.93%;其中,储蓄存款191203万元,增长34.35%,企业存款78799万元,增长31.06%。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341297万元,增长68.8%,其中,工业贷款49148万元,增长30.67%,商业贷款13739万元,同比下降20.94%农业贷款52976万元,增长189.36%。货币净投放125896万元,同比增长17.31%。

八、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

实用科学技术在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广泛推广,企业科技引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示范村、示范户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国家科技部及省市列6项、县列19项科技项目顺利实施,2项科技成果获市奖励。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地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重要地位,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稳步发展高中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等各项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2005年全县财政教育支出达12771万元,占总支出的24.8%。全县有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2011人;普通中学22所,在校学生47684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8481人,初中在校学生39203人;小学252所,在校学生89272人;幼儿园20所,在园幼儿1368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7%,初中升学率44.5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39.48%,高考上线率56.37%。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2005年,全县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2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9.85万册。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96%。

医疗条件和医技水平有所提高,启动农村特困户大病医疗救助。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完工,功能设施逐步完善。疫情监控进一步加强,禽流感、艾滋病等重大疫病、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达2136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2%。全县有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6所,拥有农村卫生院11所,共有病床847张,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1.2张;卫生人员数846人,其中有卫生技术人员699人。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辐射带动能力,把县城区和重要集镇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点,城市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14.27%,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3平方米。城市公共汽车17辆,出租汽车224辆。

重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35.2%。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全县年末总人口达725847人,比上年增长1.33%,其中,非农业人口达56320人;男性379781人,增长1.72%,女性346066人,增长0.9%,性别比例为109.7,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05‰。全县少数民族人口数达60890人,占总人口的8.4%。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14元,比上年增长7.23%;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06元,比上年增长9.92%,农民收入增幅快于城镇居民收入2.7个百分点。

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2005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21308人,比上年下降3.97%,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2277万元,比上年增长23.6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5180元,增长27.14%。

劳动就业工作稳步推进。2005年末,全县全社会从业人员达41.06万人,比上年增长1.33%。全面落实就业与再就业优惠政策,新增就业岗位2316个,实现再就业19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达3500人,全县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5000人。全县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20100人。全县有6507人享受城市低保,共发放低保金502.5万元,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