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富源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7 曲靖市富源县统计局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县72万多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两大”目标,积极推进“三化”进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发展既快又好,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据初步测算,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8397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5%,在上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较快发展,人均GDP达到6995元。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实现增加值120281万元,增长3.3%,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4430万元,增长38.0%,工业完成增加值189658万元,增长43.4%,拉动GDP增长14.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70.1%。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4772万元,增长17.4%,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9260万元,增长12.3%,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7.8%。经济结构继续得到调整,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4.9:48.4:26.7,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4.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足,人均数较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任务艰巨;经济结构依然单一,粗放性增长方式比重较大,自立创新能力较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外向度不高,招商引资有待加强;微观经济活力不够强,部分企业经济效益较差;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难点、热点问题不少。

二、农业

2005年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大农业结构调整,以“双六”工程为重点,深入开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评活动,培育壮大六大主导产业,着力抓好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63081万元,比上年增长7.52%,其中:农业产值89802万元,增长7.06%;林业产值3195万元,增长1.01%;牧业产值65918万元,增长8.93%;渔业产值2092万元,下降0.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74万元,增长2.88%。

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全县造林面积1533公顷,其中退耕林面积达4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8.41%。

畜牧业、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县肉类总产量达69255吨,比上年增长9.72%;水产品产量2000吨,比上年下降4.7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有村委会159个,自来水受益村152个,占95.6%;通公路村159个,占100%,通电话村153个,占96.2%。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7481瓦特,比上年下降11.4%,大中小型拖拉机达2670台,比上年减少787台。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9939吨,比上年增长3.79%。农村用电量4556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9.7%。

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544360万元,比上年增长31.5%,实现税金11213万元,比上年增长32.3%。

三、工业

2005年煤炭产业取得新进展,煤炭工业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煤炭深加工和下游产品开发稳步推进,一批大型焦化厂、洗煤厂正加紧建设,煤炭企业正逐步进入建筑建材、商业贸易、农产品加工等广阔领域,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2005年全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13076万元,比上年增长41.22%(现价比,同下)。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1396万元,比上年增长21.88%;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331680万元, 比上年增长54.65%。在总计中,省属工业完成总产值75731万元,比上年下降19.57%。完成县属工业总产值437345万元,比上年增长62.50%。2005年完成煤炭工业总产值411274万元,比上年增长47.46%,煤炭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513076万元的80.16%。其中:县属完成煤炭工业总产值378036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3.68%。

在2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部为重工业,总产值完成181396万元,比上年增长21.88%。国有企业完成产值58671万元,比上年下降0.51%;集体企业产值完成415万元,比上年下降70.56%;股份制企业产值完成38020万元,比上年下降24.26%;其他企业产值完成75896万元,比上年增长55.69%。

整体工业效益有所提高。500万元以上独立核算的27个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7908万元,比上年增长34.3%,实现利税总额34487万元,比上年增长72.6%,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9112元,比上年增长119.3%,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达3178元,比上年296万元增加2882万元。

从以上产品产量升降的情况看,上升的产品主要原因是属市场前景好的,如:原煤、洗精煤、魔芋淀粉、白酒、服装等。下降的产品主要是受市场的影响和限电的影响。如:生铁、原铝、水泥等。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克服制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不利因素,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2667万元,比上年增长90.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51928万元;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0888万元;房地产投资完成2200万元。

2005年滇东电厂累计完成投资453200万元,一台60万千瓦机组已投入运行,2006年可望有3台机组投入生产;白龙山煤矿累计完成投资153700万元,矿建主体工程完工;雨汪煤电一体化项目筹建工作基本结束,雨汪电厂与滇东电厂间的联络公路正加紧建设。富法公路老牛场至法凹段、县城至升官坪老320国道改造、迤后所至拖落照四级油路完工,县城铁路煤焦货场搬迁专用公路及竹园至茂兰、丫布基至云发、大山门至团山、墨红至老街子4条四级通村油路建设进展顺利。德鑫集团“双百”工程、块泽河和新堡水电站、城网改造、县城防洪体系、旧城山开发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积极争取曲靖煤化工250万吨甲醇基地一期工程落户富源。

五、商业贸易和市场物价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信心和消费热点进一步增强,消费行为更趋理性,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明显提升,全县消费品市场相对活跃。2005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06%,其中:县的零售额完成41321万元;县以下的零售额完成37179万元,城乡消费两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62341万元;餐饮业完成9905万元;其它各种行业完成6264万元。总计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24861万元;集体及股份合作企业完成16219万元;个私经济类型完成36409万元;其他经济类型完成1021万元。  市场物价涨中趋稳。2005年随着中央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居民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明显趋缓,扭转上年价格上涨较快局面,实现市场价格比较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