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宣威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和年初人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主题,不断加大经济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经济增长步伐加快。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发展既快又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据初步测算,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4925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3.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7141元。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实现增加值20518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拉动GDP增长1.9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4.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49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工业实现增加40011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工业拉动GDP增长6.3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6.7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91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8%。 经济结构继续得到调整。按照工业强市战略,努力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由上年的21.9:47.6:30.5调整为21.6:47.9:30.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实现365461万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8.5%,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强市战略稳步推进。2007年全市工业实现现价总产值达到93133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76718.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8%。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完成产值66080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4%;轻工业完成产值15914.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90%。国有工业完成产值45409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6%;股份制工业完成产值9985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10%;集体工业完成产值91180.1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18%。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建筑业增加值实现548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全市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26个,从业人员11749人,完成产值75833.1万元,实现利润1065.1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4.9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2.08万平方米。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7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林牧渔业实现现价总产值377133万元,比上年的309666万元增长21.79%。其中:农业产值184275万元,比上年的158879万元增长15.98%;牧业产值179247万元,比上年的138089万元增长29.81%;林业产值5162万元,比上年的4783万元增长7.92%;渔业产值1343万元,比上年的1176万元增长14.2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106万元,比上年的6739万元增长5.45%。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如下: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规模不断壮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493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其中:市属投资完成43179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6%;驻宣单位完成投资11759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1.5%。按投资类别分,城镇投资353264万元;农村投资191564万元,其中:农村非农户投资134903万元,农村私人投资56661万元;房地产投资4568万元。 五、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共组织各级财政总收入1409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31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5%。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完成1750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9%;营业税完成109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9%;企业所得税完成8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22%。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58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1%,其中农业支出104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3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1%;教育事业费支出4818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2%。 金融运行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存款7540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45991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3%;金融机构贷款49191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1%,其中农业贷款1128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5%。 六、商业、物价和对外贸易 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有力的支撑了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全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3138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比上年加快了2.8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2740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住宿餐饮业完成357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8%。个体私营经济完成2187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9.7%,在消费市场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对外贸易较快发展,贸易出口大幅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3971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64%;其中:进口100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减16.32%;出口2971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80%。 物价涨幅较大,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18个百分点。各类物价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如下: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公路客运量1121.10万人,旅客周转量102455.85万人公里,货运量1463.82万吨,货运周转量116027.88万吨公里;铁路客运量53.9万人,旅客周转量3589万人公里,货运量292万吨,货运周转量88226万吨公里。 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实现23259万元。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7.6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33.6万户,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6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25部。宽带用户达1.31万户。 旅游业发展加快。2007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5.35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6.70%,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8833.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有各类学校共计1113所,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完全中学11所、初级中学46所、体育中学1所、小学1016所(含教学点667个,小学学校数中完全小学312所、教学点中1师1校322个)、幼儿园2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育部门办职工总人数13606人,各类在校学生总数292559人,其中:职业中学8636人,高中生31771人,初中生76044人,小学生150448人,幼儿学前班25621人。2007年职业中学招生3700人,高中招生10862人,初中招生25176人,小学招生24255人。2007年全市普通高考上线人数9432人,上线率达86.2%。 2007年末全市专业技术人员17646人,其中:高职资格1093人,中职资格6781人,初职资格9772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7年,全市举行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000多场。组织了12件艺术作品参加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评比活动,朱祥琨书法作品1件入围全国群星奖。全年共完成农村电影“2131”工程放映3560场,服务农村群众百万余人次。图书馆事业有了新发展,6月1日正式开放了电子阅览室,积极采购图书,使馆藏图书达7万册。 |